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众峰落平地,千松万松直。
樵禁逾千岁,遂得高百尺。
出林天忽明,到门松尽失。
孤僧开晓窗,偕我面壁立。
双松忽穿梁,丈人乃在室。
虚翠动几案,秋阴出粉墨。
何年托孤根,堂隍生黝碧。
僧言六如画,弄笔寿幽僻。
通神在岁久,十二万朝夕。
夜闻风雨摇,梦见龙对啮。
昔时墙欲倾,欲留不可得。
今者粉剥落,墨光复清澈。
曷若任墙倾,松当离壁立。
其生也无根,使与岩柯接。
妙手活迹象,不受造化力。
或者挟风雷,其龙破夜出。
下乃不死药,与君斸琥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树壁画景象,诗人杨圻以清末近现代初的视角,通过对松树的赞美,展现了画师六如的技艺高超。首句“众峰落平地,千松万松直”运用夸张手法,写出松树的挺拔壮观。接下来,“樵禁逾千岁,遂得高百尺”强调了松树历经岁月沧桑而依然屹立不倒。
诗人通过“出林天忽明,到门松尽失”描绘松树穿透树林的景象,以及“孤僧开晓窗,偕我面壁立”表达与僧人一同欣赏壁画的静谧氛围。松树的形象进一步深化,如“双松忽穿梁,丈人乃在室”,象征着画中松树的生动逼真。
“虚翠动几案,秋阴出粉墨”写出了壁画的细腻与色彩,暗示画技之精。诗人感慨画作的历史悠久,“通神在岁久,十二万朝夕”,并想象风雨中的松树,仿佛龙在夜里破壁而出,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
最后,诗人提出不如让壁画随时间自然剥落,松树的精神独立于墙壁之外,更能体现其生命力和艺术的永恒。“曷若任墙倾,松当离壁立”表达了对松树坚韧精神的赞美。整首诗寓言深刻,赞美了画师的技艺和松树的品格。
不详
百战家仍在,相逢转不悲。
登楼春已尽,出塞月相随。
客路干戈里,雄心老大时。
江头杨柳树,攀折不成丝。
如此人间赋卜居,江湖满地费踌躇。
多经磨折文章静,不合时宜骨肉疏。
与古之人共宇宙,谈天下事辄欷歔。
王孙足迹南而北,不吊专诸吊望诸。
春来羌雪断行人,愁杀长沙涕泪身。
老马能知西域路,沂连山脉接昆崙。
一卷新诗两鬓斑,喜闻季子及生还。
迥肠曲似黄河水,流到天边又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