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楼谁与共闲居,茂树婆娑清昼馀。
大隐祇今同一壑,行吟非昔似三闾。
揣摩心事惟黄卷,料理家传亦素书。
更凿寒泉供漱石,世纷不拟问焉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雅士在西楼独居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意味。
首联“西楼谁与共闲居,茂树婆娑清昼馀”,诗人以自问的方式,表达了独自在西楼度日的孤独感,茂密的树木在清静的午后摇曳生姿,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颔联“大隐祇今同一壑,行吟非昔似三闾”,这里运用了“大隐”和“三闾”的典故。“大隐”指的是隐居山林的大贤,“三闾”则是屈原的别称,暗示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心志高洁,如同古代的隐士一般,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颈联“揣摩心事惟黄卷,料理家传亦素书”,诗人通过阅读书籍来揣摩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整理家族传承的书籍,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热爱以及对家族文化的尊重。
尾联“更凿寒泉供漱石,世纷不拟问焉如”,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内心的探索,通过凿取寒泉供漱石,象征着洗涤心灵,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知识、文化的深厚情感。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五字何人寄,锵鸣满袖金。
剧知多暇日,谁与共幽寻。
簿领淹穷海,莺花绕故林。
功名终好在,且莫负初心。
裸裎相向但悠悠,信道乾坤日夜浮。
此去安心知有法,向来示病不难瘳。
优游静室闲窗底,放浪东阡南陌头。
万事何由到怀抱,夕阳芳草自春秋。
之子真吾友,心期到古人。
慇勤来讲学,迢递远辞亲。
黄卷工夫妙,斑衣梦想频。
今朝首归路,何处问知津。
首夏何来此,清秋却复归。
应缘心未快,岂是世相违。
落日空书馆,凉风净客衣。
功名须努力,别泪莫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