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曹溪远上人

何时飞锡到曹溪,咫尺天津路不迷。

处处浮尘成净土,如如自性即菩提。

翻经石室应摹古,览胜名山已遍题。

度越此间谁得似,昙谟名满竹林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崇廷所作的《赠曹溪远上人》,通过诗中描绘的情景与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高僧的敬仰之情。

首句“何时飞锡到曹溪”,以“飞锡”这一禅宗文化中的传统仪式,表达了对远上人(即高僧)到来的期待和尊敬。接着,“咫尺天津路不迷”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前往曹溪的路程比作天津路,强调了道路虽近却能指引心灵的方向,寓意着修行之路虽短,但能引领心灵到达清净之地。

“处处浮尘成净土,如如自性即菩提”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通过内心的净化达到觉悟的状态。诗人认为,无论是世俗的尘埃还是内心的杂念,都能在修行的过程中转化为清净的境界,而真正的觉悟就在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如同菩提树一样,是内在固有的智慧之源。

“翻经石室应摹古,览胜名山已遍题”描绘了远上人在修行过程中的活动,包括阅读经典、游历名山大川,这些经历都是为了深入理解佛法、增长智慧。通过这些活动,远上人不仅积累了知识,也丰富了内心世界。

最后,“度越此间谁得似,昙谟名满竹林西”表达了对远上人的高度评价。诗人认为,在这样的修行道路上,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人并不多见,远上人的名声已经传遍了竹林西边,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其所代表的禅宗精神的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远上人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文化的深邃内涵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7)

梁崇廷(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虞姬墓

日暮驱车过客乡,美人孤冢带斜阳。

镜鸾尘掩人何在,窀穸风凄恨独长。

衄血碧凝留斗草,芳魂丹染寄苍茫。

休嗔粉黛能倾国,回首残碑自可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过剑津用壁间韵

岭岫岧峣万壑低,越山闽海暮烟迷。

孤村日落行人少,古树风沉野鹤栖。

龙剑夜寒延浦月,征鞭晓拂陇头坭。

三秋作客频过此,人自劳攘草自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三山驿晓发

孤客萧萧一叶?,片帆清晓挂秋风。

金鳌岚气开还合,螺女江流咽复通。

案牍暂消行乐里,逢迎浑付酒杯中。

谁云作吏无佳况,一日乘閒万虑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丙午再入闽闱

海内论才重八闽,棘闱从事岂厌频。

花香每拥薇堂席,雨露长随骢马尘。

白面多逢新措大,朱衣半是旧同寅。

千金市骏非皮相,神骨分明各认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