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岭上老梅树,岁晚等凡木。

霜风吹枯枝,曾有花如玉。

茉莉抱何性,犯此炎暑酷。

琢玉再为花,承以敷腴绿。

怜渠一种香,遍历寒与燠。

空庭三更月,酒醒人幽独。

有如高世士,含情不虚辱。

时于寂默中,至意微相属。

鼻观既得趣,就枕便清熟。

梦中见灵均,九畹皆芬馥。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岭上的老梅树,寒冬时节如同寻常树木。
霜风凛冽,吹干了它的枯枝,它曾绽放过如玉的花朵。
茉莉花性情如何,竟敢在酷热中盛开。
仿佛雕刻美玉般重塑花朵,以翠绿的叶子衬托。
怜惜它的独特香气,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能飘散。
深夜庭院,酒醒后倍感孤独。
它就像高洁之士,含蓄情感,不轻易屈尊。
在寂静无声中,深藏的情感隐约相连。
嗅觉中感受到乐趣,躺下后梦境清新。
梦中见到屈原,满地的兰草都散发出芬芳。

注释

岭上:山岭之上。
老梅树:老梅花树。
岁晚:寒冬时节。
等凡木:如同普通树木。
霜风:寒冷的风。
枯枝:干枯的树枝。
花如玉:花朵洁白如玉。
茉莉:茉莉花。
犯此:敢于面对。
炎暑酷:酷热的夏天。
琢玉:雕琢美玉。
承以:以...为依托。
敷腴绿:茂盛的绿色。
怜渠:怜爱它。
一种香:独特的香气。
寒与燠:寒冷和炎热。
空庭:空荡的庭院。
幽独:孤独。
高世士:高尚的人。
虚辱:轻易屈尊。
至意:深情。
相属:相连。
鼻观:嗅觉。
清熟:清新熟睡。
灵均:屈原的别称。
九畹:泛指广阔的土地。
芬馥:香气浓郁。

鉴赏

这首诗名为《茉莉》,作者是宋代诗人郑刚中。诗中以岭上老梅树为引子,描绘了茉莉在严冬中独自绽放的坚韧品格。尽管霜风摧残,但茉莉依然保持其如玉般的花朵,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耐寒性。诗人赞美茉莉在炎热中也能盛开,仿佛精心雕琢的玉再次开花,绿叶相衬,香气四溢。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茉莉的怜爱,赞赏它无论寒暑都能散发出独特的清香。夜晚,月光洒落空庭,酒醒后的诗人感到孤独,但茉莉的香气如同高洁之士的含蓄情感,不轻易流露,只在寂静中传递深意。诗人沉浸在这种香气中,心境变得清静,甚至在梦中还能感受到屈原《离骚》中九畹芳草的馥郁气息。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象征,不仅描绘了茉莉的外在美和内在品质,也寓言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和对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金房道间皆蜡梅居人取以为薪周务本戏为蜡梅叹予用其韵是花在东南每见一枝无不眼明者

边城草木枯,散漫惟蜡梅。

花蜂不成蜜,深黄吐春回。

如行沙砾中,眼明见琼瑰。

初谓此邦人,推为百世魁。

文房与幽室,佳处定使陪。

羞死蒺藜类,屏置山墙隈。

事有大不然,惊吁谩徘徊。

顽夫所樵采,八九皆梅材。

馀芳随束薪,日赴烟与埃。

曲突几家火,灵根万花灰。

我欲从化工,缓语摇颊腮。

天涯有清客,不善为身媒。

鲜鲜犯霜露,旦旦斤斧摧。

宁若橘变枳,甘心摈长淮。

今渠负幽姿,风韵元不颓。

胡为杂榛棘,仅与樗栎偕。

谓工为垂手,毋令识者哀。

形式: 古风

降真香清而烈有法用柚花建茶等蒸煮遂可柔和相识分惠热之果尔但至末爨则降真之性终在也

南海有枯木,木根名降真。

评品坐粗烈,不在沈水伦。

高人得仙方,蒸花助氤氲。

瓦甑铺柚蕊,沸鼎腾汤云。

熏透紫玉髓,换骨如有神。

矫揉迷自然,但怪汲黯醇。

铜炉既消歇,花气亦逡巡。

馀馨触鼻观,到底贞性存。

形式: 古风

临刈旱苗

我怀高卧心,而为贫所迫。

挽我赴尘贱,动与幽趣隔。

硗田能几何,旱穗正容摘。

岂便得收敛,半属租种客。

分争既不贤,烈日仍暴炙。

劳生可羞叹,皆为糠籺窄。

使得二顷肥,凶年不相厄。

岂复论锱铢,驱驰在阡陌。

自当杜衡门,清坐对书册。

馀粟酿醇醪,笑似双鬓白。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临行小颂别见春清浔二老

不在四旁,亦非中央。

个中生出老村汉,看尽桃花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