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孟天炜郎中看湖四首(其四)

风起城南思惨悽,独携长剑倚长堤。

未谈秋水惊河伯,先跨涛江掣海鲵。

力障狂澜扶砥柱,手挥妖祲豁坤倪。

东流不尽凭阑意,长笑归来日已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在长堤上携剑而行的情景,面对着风起云涌的景象,内心充满了悲凉与沉思。诗人并未直接谈论秋水如何令河伯惊惧,或是如何驾驭江海中的巨物,而是通过“力障狂澜扶砥柱”和“手挥妖祲豁坤倪”的描述,展现了他内心的坚韧与力量,仿佛能够支撑起波涛汹涌的大海,驱散妖邪,揭示宇宙的奥秘。

“东流不尽凭阑意”,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他站在栏杆旁,凝视着东流不息的江水,却无法阻止日暮的到来。“长笑归来日已西”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无奈与感慨,诗人或许在笑对命运的无常,但最终还是被时间的洪流所裹挟,无法逃脱日落西山的命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与自然的复杂情绪,既有对力量与自由的渴望,也有对时间与命运的无奈接受,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寄陈庶子参军兼简饶介之郎中

楚天漠漠水迢迢,千里怀人不自聊。

帷幄喜闻延曲逆,行间窃忝事嫖姚。

江空不采芙蓉寄,岁暮唯歌桂树招。

华盖仙翁如见问,为言髀肉近都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自淮安使江南舟次通州寄同幕诸公

频年共入嫖姚幕,此日先乘使者舟。

海色晓迎龙虎节,天光寒动鹔鹴裘。

山川咫尺分吴楚,河汉寻常近斗牛。

南锁堰头官柳树,春风相约系骅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月十五日由淮安使江南别同官

三月淮南柳色深,相看去住两关心。

莺因求友声逾切,雁为离群思不禁。

芳草将春青楚甸,暮云含雨碧吴岑。

遂初尔有平生赋,何事驱驰雪满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谢参军十八韵

帷幄抡材日,君侯许国年。

三吴修职贡,六合倚蕃宣。

绛灌功难并,龚黄政独贤。

金汤新设险,琴瑟重张弦。

借寇心虽切,安刘策最全。

肯甘周顗泣,勇著祖生鞭。

杀气连区夏,妖氛亘海壖。

丹心期捧日,赤手欲擎天。

绿爱苏堤柳,红依庾幕莲。

此行真特达,临别更留连。

夜蹙西湖席,春回震泽船。

轻风吹解缆,落日惨离筵。

浩荡十年客,衰迟百虑牵。

眼青惭阮籍,头白事孙坚。

迹忝枢机近,恩沾雨露偏。

委身同草莽,报主乏埃涓。

知己青云上,忘形太古前。

愿君容一壑,随分老林泉。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