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行旅图

春夏农务急,新凉事征游。

饭糗既盈橐,治丝亦催裘。

升高践白石,降观索轻舟。

试问将何之,结客趋神州。

珠光照连乘,宝剑珊瑚钩。

乘马垂苜蓿,纵目上高丘。

策名羽林郎,谈笑觅封侯。

太行何崔嵬,日暮摧回辀。

古木多悲风,长途使人愁。

羸骖见木末,足倦霜雪稠。

谷口何人耕,禾麻正盈畴。

出门不及里,酒馔相绸缪。

壮者酣以歌,期颐醉而休。

安知万里事,有此千岁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山间行旅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沉的情感。虞集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行旅者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穿梭,既有对远方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春夏农务急,新凉事征游”,点明了季节的更迭和行旅的起因,春种夏收的繁忙之后,迎来了凉爽的秋天,人们开始筹划远行。接着,“饭糗既盈橐,治丝亦催裘”两句,通过准备干粮和织补衣物的细节,体现了行旅前的周密安排和对旅途生活的实际考虑。

“升高践白石,降观索轻舟”描绘了行旅过程中的不同场景,从山巅到水边,从步行到乘舟,展现了旅途的多样性和动态感。诗人通过“试问将何之,结客趋神州”一句,表达了行旅者的志向和目标,他们不仅仅是漫无目的的行走,而是有目的地前往遥远的神州大地。

接下来的几句“珠光照连乘,宝剑珊瑚钩”、“乘马垂苜蓿,纵目上高丘”则进一步展示了行旅者的装备和行进状态,以及他们在旅途中的豪情壮志。通过“策名羽林郎,谈笑觅封侯”一句,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行旅与历史上的英雄形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好景不长,“太行何崔嵬,日暮摧回辀”两句描绘了行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尤其是面对巍峨的太行山脉,行旅者不得不在日暮时分折返。这种转折不仅增加了旅途的波折,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古木多悲风,长途使人愁”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独与艰辛,树木的悲风似乎在诉说着旅途的不易,而行旅者的心中也充满了对未来的忧虑。“羸骖见木末,足倦霜雪稠”则通过马匹的疲惫和行人的脚印,直观地表现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苦。

最后,“谷口何人耕,禾麻正盈畴”描绘了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行旅者偶遇耕作的农民,这不仅为旅途增添了生活气息,也引发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思考。“出门不及里,酒馔相绸缪”则表现了行旅者与当地居民的友好交往,即使在简陋的条件下也能共享美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壮者酣以歌,期颐醉而休”描绘了行旅者在旅途中的欢聚场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在享受着旅途的乐趣,歌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乐观。“安知万里事,有此千岁忧”则以一种超脱的态度,表达了对人生和未来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在追求功名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生活的本质和长远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行旅者在自然与社会之间穿梭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73)

虞集(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字:伯生
  • 号:道园
  • 生卒年:1272~1348

相关古诗词

次韵太朴良友对何仙舟读书山中见怀之作

得谢荷休泽,消摇在岩阿。

结庐庇风雨,樊圃搴藤萝。

塞坐古人书,日夕犹咏歌。

追念少壮日,玩愒亦已多。

兢兢事补塞,奈此迟暮何。

美人百里内,邈若隔山河。

兴怀贻好音,缊藉三春花。

报言慎芳岁,卷石崇巍峨。

形式: 古风

刘忠肃公之四世孙中书舍人讳震孙之曾孙益之题其居曰云松巢予家与刘氏累世之契故为书忠肃公文集之首诗三篇并赋此与之

丞相昔游泰山顶,天风浩浩春昼永。

玉检微茫不可求,但觉灵霞熟丹鼎。

白日人间如水流,前代衣冠成古丘。

悠悠忧患何足计,直道千年横素秋。

徂徕之松数千尺,东连海上暮烟碧。

中书伟人如玉立,每向南风望东北。

浊世公子何翩翩,却忆匡庐还谪仙。

芙蓉出水耀初日,五色光新天为妍。

我今侨居庐阜侧,西视峨眉归未得。

岂无云锦晚相娱,月落终怀雪山白。

森森乔木鲁东家,河间礼乐更光华。

勿忘先世旧游处,吾秣尔马膏其车。

形式: 古风

空山歌

高空之山聂公宅,稚川作图才数尺。

秋天薄云千仞表,春雨乔林百年物。

忆昔侍郎镇成都,将佐盈庭宾客趋。

锦官城外笳鼓发,驷马桥边高盖车。

先庐旧在小东郭,丞相祠前同寂寞。

严公同访杜陵家,退之亦到淮西幕。

峨眉嵯峨久不归,江水娱人秋日晖。

坐看蓬莱变桑海,自古南城天下稀。

公子亲迎陈氏馆,我初至抚犹弱冠。

看君挥翰甚风流,岂想重逢鬓毛换。

君言中间一再来,数见先公胸次开。

莺花风雨必求友,水竹园林持酒杯。

嗟予晚岁始能退,宁有文章惊海内。

平生不受简书畏,故家高致君应最。

图中山色积翠浓,虽欲舍子将焉从。

蜀人相如最能赋,行倚山木歌高空。

形式: 古风

为燮玄圃题鳌溪春晓图

芙蓉山阳万家邑,石岭戴辙萦纡入。

溪水西行夜雨深,连村桑柘春云湿。

昔因荒迥少官府,日暮狐兔作人立。

自从置县二百年,稍有衣冠更俗习。

读书进士比舍闻,润屋黄金亦家给。

山中白日浮云多,负乘因仍足车笠。

燮侯世冑国勋旧,射策君门耻沿袭。

朱衣作监列星宿,远人岂意高轩及。

援琴不鼓书牒稀,弹铗无鱼宾客集。

绣衣使者停车见,黄堂大夫下床揖。

登高望远送飞鸿,揽辔骎骎度原隰。

人言桐乡人爱我,我爱桐乡重于邑。

画图千叠山木稠,茇舍萧条莫忘葺。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