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吟

世上纷华都不见,眼前惟见读书尊。

百千难过尚惊惕,三十岁前尤苦辛。

少日只知艰险事,老年方识太平身。

家风幸有儿孙继,足以无心伴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世上的繁华喧嚣都消失不见,眼前只有读书的器物最为珍贵。
即使面临无数困难仍心存警惕,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尤其艰辛。
年轻时只知道生活的艰难困苦,到了老年才明白平静生活的可贵。
家庭传统有幸由子孙延续,足以让我无牵无挂地享受清闲岁月。

注释

纷华:世俗的繁华。
读书尊:读书的器物,这里指书卷。
难过:困难重重。
尤:尤其。
苦辛:辛苦。
少日:年轻的时候。
艰险事:艰难困苦的事情。
太平身:平静安宁的生活。
家风:家族的传统风气。
儿孙继:子孙后代接续。
白云:隐居或超脱尘世的象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岁暮吟》,以读书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感悟。首句“世上纷华都不见”,描绘出诗人摒弃世俗繁华,专注于读书的境界。接下来的“眼前惟见读书尊”进一步强调了读书在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诗中“百千难过尚惊惕,三十岁前尤苦辛”两句,反映出诗人年轻时经历的艰难困苦,对未来的忧虑和警惕。他深知人生的不易,尤其是在三十岁之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少日只知艰险事,老年方识太平身”,诗人意识到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平静与幸福。

最后两句“家风幸有儿孙继,足以无心伴白云”,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传承的欣慰,认为有后辈接续家业,自己可以安心享受晚年,与世无争,悠然自得。整首诗寓含了诗人的人生智慧和对读书价值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岁暮吟(其二)

此情人不知,亦尝叹迟久。

虽则叹迟久,奈何人不受。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有]韵

异同吟

俊快伤灭裂,厚重伤滞泥。

趋造随所尚,不免有同异。

异己必为非,同己必为是。

是非战异同,终身不知义。

形式: 古风

戏呈王郎中

近年好花人轻之,东君恶怒人不知。

直与增价一百倍,满洛城春都买归。

一株二十有四枝,枝枝皆有倾城姿。

又恐冷地狂风吹,盛时都与籍入诗。

形式: 古风

戏答友人吟

邵尧夫者是何人,岁岁春秋来谒君。

车小半年行一转,非如骏马走香尘。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