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诗《再用韵二首(其一)》以对比和怀古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学术传统的感慨。首句“试问龙江读书地”,引发读者对昔日龙江之地作为求学胜地的好奇与追忆。接着,“何如鹿洞与鹅湖”将龙江之地与宋代著名的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和铅山的鹅湖书院相提并论,暗示龙江虽有名,但不如后两者在学术上的影响力。
“梵宫已作新轮奂”描绘了地方建筑的变迁,新的佛寺或许华丽壮观,但“郡志空存旧谱图”则透露出对旧时文献记载的怀念,那些承载学术传统的典籍如今只能在史书中找到痕迹。
“碧玉峰前移老桧,还珠门外剪寒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暗示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更迭,老桧依然挺立,而门外的杂草已被修剪,象征着学术的永恒与世事的沧桑。
最后两句“记文自可徵千载,太史虞公国钜儒”高度评价了历史文献的价值,认为尽管人事变迁,但那些记录下来的学术文章足以流传千载,虞公这样的大儒更是国家的瑰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龙江读书地为背景,通过对古今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学术传承的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