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儒生底用苦知书,学到根源物物无。
曾子当年多一唯,颜渊终日只如愚。
水流万折心无竞,月落千家境自孤。
把手沙头莫言别,与君元不隔江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赠给虞教授的离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读书人(儒生)追求学问的深刻见解。首句“儒生底用苦知书”质疑了传统儒家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积累,似乎忽视了实际应用,暗示了对教育目标的反思。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曾子和颜渊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真谛。曾子虽学问广博,但并不拘泥于形式,始终保持谦虚;颜渊看似愚钝,却能深入理解大道,体现了智慧的内在品质。这两句寓言式地强调了学问的真价值在于理解和实践,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
“水流万折心无竞”以流水比喻人生的曲折历程,即使经历重重困难,内心仍应保持平和,不争名利;“月落千家境自孤”则描绘了月落时分的寂静景象,象征着即使身处繁华世界,个体心境依然孤独,需要内心的坚守。
最后两句“把手沙头莫言别,与君元不隔江湖”,诗人劝慰虞教授,虽然分别在即,但友情不会因距离而隔阂,他们的心灵始终相通,如同江湖虽远,但彼此心意相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哲理性的语言,既表达了对学问本质的思考,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赠别诗。
不详
湖海长为客,干戈仅脱身。
来寻林下友,半与鬼为邻。
马上人何在,庭前草自春。
平生饶意气,寂寞委荆榛。
霜露长悲陟岵人,见翁强健却酸辛。
家徒四壁知无恨,掌有双珠未是贫。
老去米盐浑不问,病来药石强相亲。
归从先垄平生志,松下应逢月色新。
榛莽荒秋雨,郊坰接暮阴。
挟明如自喜,穿隙互相寻。
昼伏终羞日,宵征欲乱参。
林惊光不定,叶脱势俱沈。
代烛时临卷,随风屡拂琴。
青荧行爝火,的皪漾沙金。
巧自缘帘幕,翻令念藁砧。
徘徊怜扇影,婉娈傍衣衿。
窗曙星河落,江寒霜露深。
危蹝怅何往,腐质谅难任。
右文逢圣代,首善自神京。
延及吴中士,咸称洛下英。
我邦虽僻陋,此学号专精。
耆旧风流在,山川气象新。
元侯来作牧,后进赖提衡。
有美僖公颂,谁高蜀守名。
能书偕计吏,燕豆列宾荣。
万里云霄路,抟风看去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