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书斋中沉浸于阅读的情景,以及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界的细微观察。首句“闭门开卷日何长”点明了诗人与世隔绝,专心于书籍的宁静生活。接着,“草木萎黄又见苍”通过自然界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循环的感慨。
“坐榻几穿当膝处”描述了长时间阅读后,书桌上的坐垫因膝盖摩擦而穿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投入阅读的状态。“飞萤多入照书囊”则以萤火虫飞入书囊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读书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知识的光芒照亮了黑暗。
“荒庭鸟迹翻朝几”写出了清晨庭院中的景象,鸟儿的足迹在石板上留下痕迹,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和谐。“古寺钟声到夜床”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古寺的钟声穿透夜空,直达诗人的床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揽镜莫须愁鬓发,凌云终自达明光”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内心追求知识与真理的热情永不减退,最终能够达到光明的彼岸。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