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其二)

正深霏损柳,腻涨添桃,湿尽秋千。

织出帘丝路,便愁宽尽贮,梦窄难穿。

江南旧家门巷,闻道有啼鹃。

猛记起清愁,过骢燕陌,回雁吴船。华年。

暗中度,想珠箔飘灯,罗帐飘烟。

一样瞢腾去,料妆楼玉困,也只思眠。

飞台没人来倚,犹问卖花钱。

奈春影都无,万红身世离恨天。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景色中的湿润与凄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水乡的韵味。"正深霏损柳,腻涨添桃,湿尽秋千"三句,通过柳絮纷飞、桃花含苞待放和秋千被湿透的场景,展现了季节的转换和环境的湿润。"织出帘丝路"暗示了时光如丝般悄然流逝,而"愁宽尽贮,梦窄难穿"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绪难以排遣。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江南旧时的生活,"江南旧家门巷,闻道有啼鹃",借杜鹃鸟的啼声渲染出一种哀伤的氛围。"猛记起清愁,过骢燕陌,回雁吴船"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去的怀念,通过骢马驰骋的燕陌和南归的大雁,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进入下片,诗人感叹青春易逝,"华年。暗中度","珠箔飘灯,罗帐飘烟"描绘了一幅寂静而朦胧的画面,暗示着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孤寂。"妆楼玉困,也只思眠"写出了主人公的倦怠和对安宁的渴望。

最后,诗人感慨无人来访,只有卖花声在空荡的飞台上回响,"飞台没人来倚,犹问卖花钱"。结尾处"奈春影都无,万红身世离恨天"则以春天的凋零和满眼的红花象征着人生的离别与无奈,将离愁别绪推向高潮,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展现了易顺鼎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忆旧游.清明,和家大人韵二首(其三)

记旗亭唤酒,江国吹箫,画舸春涯。

生怕新烟上,被绿杨勾引,半角楼遮。

南朝四百余寺,无处不飞花。

更信马嘶香,和莺证梦,黄四娘家。偏差。

恨天债,为万里游仙,诗鬓将华。

一样闲门巷,少红肩卖杏,素手分茶。

茜裙远远飘蝶,错认旧宫斜。

待说与东风,今年燕子迟到些。

形式:

忆旧游(其四)

怎蘼芜似水,浸透春愁,软绿无涯。

莫倚飞台望,但游丝飏暖,莺界全遮。

东风万里诗梦,沿路访梨花。

怕燕子重来,名闻影隔,不认卢家。还差。

悼芳稿,付小院鹃红,私哭年华。

禅榻分新火,道情天醒后,味只思茶。

百蛮纵有微雨,休问酒旗斜。

拚闷掩鸳楼,江南更比春远些。

形式:

江城梅花引.和次香韵

古帘鹃语吊残菲。销愁蕤。暗中飞。

春与词人,小影是游丝。

花气敝蟾偏做暝,心上月,向天边,分半规。

东风打门还觅谁。满空屏,红折枝。

名闻梦禁,无端惹鹦鹉沉思。

卖杏江南,似过一声微。

今夜阑干秋样冷,吹几片,绿云来,缝笛衣。

形式:

卖花声(其一)紫帆梦中得湖心一片白云生句,寤而足成此调。白云者,玉田生词集名,西湖又生钓游之所,此七字中大有因缘在,依原韵和之

飞出一帆轻。远阁如汀。西湖到了玉田生。

来吊三生飘泊处,水瘦花冥。名字满春泠。

句写鸥曾。白云无恙古今情。

小影绿波还认得,也似前清。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