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子共赍刀,翩翩去意豪。
负才皆万选,入守定双高。
上道梅薰袖,还家草映袍。
须知本鸿鹄,终不在蓬蒿。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秀才赴考之景象,充满了对未来美好前途的期待与祝愿。"二子共赍刀,翩翩去意豪"一句,"刀"在这里很可能指的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用以比喻学问之器,两位秀才携带着知识的工具,以从容不迫、豪迈的姿态踏上赴考之路。"负才皆万选"表达了他们非凡的才华和广博的学识,如同万卷书籍般厚重。
"入守定双高"则暗示他们即将进入考场,守住自己的学问,争取高分,以确保考试的成功。接下来的"上道梅薰袖,還家草映袍"两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其中"梅薰"指的是梅花的香气,"草映袍"则是在说归途时衣袂被野草所沾湿。这不仅是对环境美景的细腻刻画,也象征着秀才们在学业上的清高脱俗,以及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如同春日里沐浴梅花之香。
最后,"须知本鸿鹄,终不在蓬蒿"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两位秀才未来的美好祝愿。"鸿鹄"指的是高飞的大雁,比喻着他们将来必将冲天而起,而"蓬蒿"则是低矮杂乱的草木,象征着平庸与凡俗。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两位秀才绝不会停留在平凡之地,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如同高飞的大雁一般辉煌。
整首诗语言清新优美,意境遒劲,充分展现了古代士子赴考前的自信与激励,以及亲朋好友对他们未来的美好祝愿。
不详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曾歌出塞愁,又遣使西州。
去国星辰动,还家岁月流。
褒斜新路晚,鄠杜故园秋。
归对延和殿,从容问讲求。
吾友野夫官满归,峡中风物正春时。
莫因道路起长叹,且对江山吟好诗。
异日滑台君若到,寄言别乘我相思。
声名已重更论底,但引冰堂金屈卮。
霜树东门晓,清寒满客衣。
一樽从此别,百两几时归。
漆水鱼初荐,梁园雪正飞。
高堂今远郡,须念报春晖。
六月东山道,炎风满去鞍。
谯周之旧里,仇览此初官。
簿领无烦壅,图书好燕安。
清朝名路阔,慎勿学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