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

茅屋柴门老树村,樵歌牧唱自成群。

一溪红叶随流水,万叠青山隐白云。

人迹过桥霜后见,猿声啸月夜深闻。

自怜到处栖身好,野饭加餐酒半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秋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秋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自然和谐与生活情趣的画面。

首句“茅屋柴门老树村”,简洁地勾勒出一个古老的村落景象,茅屋与柴门是乡村常见的建筑元素,老树则增添了几分岁月的沧桑感。这三者结合,营造出一种质朴而宁静的生活氛围。

接着,“樵歌牧唱自成群”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另一面——劳作之余的欢声笑语。樵夫的歌声和牧童的歌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乡村音乐,展现出人们在劳动中的轻松愉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一溪红叶随流水,万叠青山隐白云”两句,将画面推向了更深远的意境。红叶随溪水漂流,不仅增添了色彩的对比,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流转。而远处的万叠青山,被白云轻柔地包裹,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又赋予了画面一种飘渺的美感。

“人迹过桥霜后见,猿声啸月夜深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与神秘的氛围。霜后的桥上,人行的痕迹清晰可见,夜晚的山林中,猿猴的啼叫声在月光下回荡,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生机。

最后,“自怜到处栖身好,野饭加餐酒半醺”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享受。他自怜于能够栖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简单的野餐,也能在半醉的状态下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整体而言,《秋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明末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101)

谢复(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半仙亭

悟得仙乡在眼前,桃花随处竟悠然。

旧时卜筑幽栖地,今日翻成小洞天。

饥采松花和露食,困临苔磴伴云眠。

回头白鹤閒相语,若道非仙却是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茶培坑

秋风随步访晴萝,山路泥乾处处过。

霜叶绚林明昼锦,冻泉吟石奏云和。

书程有课閒时促,诗兴无端醉后歌。

却笑幽禽自来去,不知人在碧山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寓理堂庵

春风信宿碧云居,佳境天然与世违。

林鹤晓冲松露出,山僧夜趁月明归。

开樽细劝临花砌,对榻长吟掩竹扉。

多少真情难画处,相看几度忆王维。

形式: 七言律诗

题邑宰谷山王先生册

令君为政尚无为,一曲瑶琴对翠微。

昼静山禽下厅事,夜深村犬卧柴扉。

桑林春绿惊蚕早,草色秋黄爱犊肥。

何事王乔双舄去,乘时应傍五云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