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君谋少卿二首(其二)

立德尤高似立言,常嗟此语欠精论。

邺侯架冷惟书在,董子陵荒有策存。

太息晚犹条世务,大招未易返骚魂。

薤歌不尽云亡恨,直待碑成慰九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树立德行比言论更高,常常感叹这句话缺乏深入论述。
邺侯的藏书阁空荡荡只剩书籍,董仲舒的陵墓荒芜但仍有他的著作留存。
他晚年叹息仍关注世事,想要召回逝去的灵魂却不容易。
哀歌不断,寄托对亡者的遗憾,只等碑文完成才能安慰他在九泉之下的灵魂。

注释

立德:树立德行。
尤:尤其。
似:比。
欠:缺乏。
精论:深入论述。
邺侯:指杨修,三国时期魏国官员,以藏书丰富著名。
架冷:藏书阁空荡。
惟:只有。
董子:指董仲舒,西汉儒家学者。
陵荒:陵墓荒芜。
太息:叹息。
晚犹:晚年仍然。
条:关注。
世务:世事。
易:容易。
返:召回。
骚魂:逝去的灵魂。
薤歌:古代挽歌。
不尽:不断。
云亡:亡故。
碑成:碑文完成。
九原:古代指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吴君谋少卿二首(其二)》。诗中表现了对友人吴君谋的深切怀念和不舍。

"立德尤高似立言,常嗟此语欠精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修养与言谈举止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感叹自己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标准。

"邺侯架冷惟书在,董子陵荒有策存。"

这里的“邺侯”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相如,他的文章犹如高架之上,清冷孤寂,但依然保存着他的文学遗产。而“董子陵”则是指董仲舒,其学说虽然荒废但其策略思想仍被人们所传颂。诗人通过这两位古代人物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太息晚犹条世务,大招未易返骚魂。"

这两句中,“太息”意味着深深的叹息,诗人在晚年时依然在整理世间的事情,但发现即使大力吸引也难以让迷失的灵魂回归。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薤歌不尽云亡恨,直待碑成慰九原。"

“薤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悲伤的音乐,“不尽云亡恨”表达了无尽的哀愁和对逝去之事的怀念。而“直待碑成慰九原”则是说,只有等到墓碑立好,才能安慰那些已故者在九泉之下的灵魂。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情和不舍,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终结后事的关怀。

整首诗充满了对朋友的思念,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深邃思想。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挽吴君谋少卿二首(其一)

昔为枢掾侍延英,蓦听胪传第一声。

仙籍香浮广寒殿,奏篇纸贵洛阳城。

亲逢明主真千载,曾谓斯人止九卿。

惟有一端差慰意,鹤山大字扁堂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吴君谋少卿二首(其一)

重瞳亲简擢,华发困招麾。

汶上吾行矣,胶西等弃之。

翟门罗爵静,鲁地泣麟悲。

意一奇风骨,如何不论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吴茂新侍郎三首(其三)

衰老归休矣,公曾怂恿之。

门无今雨客,笥有隔年诗。

友课招魂些,儿徵积善碑。

白头哭同社,心折可胜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吴茂新侍郎三首(其二)

□先□皇志,公除法从真。

玉楼要新记,铁壁夺全人。

宿草俄封墓,柔蒲谩裹轮。

岂无南董氏,奋笔传名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