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两种自然景象:巨鳞潜伏在深池中,好鸟则在高高的树枝上鸣叫,展现出生物各自遵循的特性。诗人借此表达万物各有其道,不必强求一致,"化声不相待,和之以天倪"意味着变化之声无需等待,自然法则自有其平衡。接下来,诗人以"青蝇止樊棘,白璧生瑕疵"比喻世事无常,即使是洁白如玉的事物也可能有不足之处,这是由于外在环境或形势所迫。
"扁石履斯卑"进一步强调了地位的高低并非恒定,如同扁石虽低,也能适应其境。然而,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不展翅飞翔,如同大鹏展翅高飞于天际,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最后,他以"冥冥千仞冈,弋人何篡之"表达了对那些试图干预或控制他人命运的人的质疑,暗示人们应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自然现象探讨人生哲理,体现了黄任清诗的深沉与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