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经岱岳下

岱岳横中野,危梯历太劳。

望时初不异,登处始知高。

天地形何大,风云意自豪。

虽云容土壤,安得补秋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经过泰山脚下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泰山的雄伟与壮丽。

首句“岱岳横中野”,开篇即以“岱岳”点明主题,泰山横亘于田野之间,展现出其磅礴的气势。接着,“危梯历太劳”一句,描述了攀登泰山的艰难过程,暗示了泰山的高度与险峻。

“望时初不异,登处始知高。”这两句对比鲜明,前句写在远处观望泰山时,并未觉其高耸,后句则强调只有亲身攀登,方能真正领略到泰山的巍峨。这种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观察方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天地形何大,风云意自豪。”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泰山的视野,将泰山置于天地之间,与风云相映衬,不仅突出了泰山的宏大,也赋予了它一种豪迈的气魄。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泰山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最后,“虽云容土壤,安得补秋毫。”这两句表达了对泰山之高的赞叹与敬畏。即使泰山能够容纳土壤,但又如何能弥补那微不足道的秋毫呢?这不仅是对泰山高度的赞美,也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的流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蕴含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1)

陈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城北望

关钥雄三险,王畿实在燕。

黄尘回跃马,青海绝飞鸢。

剑阁何曾恃,金城不可捐。

轮台如有诏,此意答皇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漫兴

献璞当年出,今怀白玉归。

尚馀松桧楫,未老芰荷衣。

林静鸟无语,山閒云不飞。

此中空寂久,那复问禅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山中喜雪

飞雪仍残腊,风光改岁华。

入丘迷鹳垤,向水净鸥沙。

冻柳先飘絮,枯梨早著花。

地炉煨浊酒,应让野人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过吉水永泰寺

乱峰回绝涧,荒殿掩空扉。

当路草盈尺,绕垣松数围。

定僧离世久,惊犬见人稀。

午坐同斋供,山厨煮蕨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