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杭州乱二首(其一)

饥来命饷寒索衣,官家养兵如养儿。

时平军律久玩弛,辕门笑歌骄莫随。

往时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

稽天烈焰穷朝昏,千丈红霞炫江水。

邻州之兵如此兵,呜呼此难何时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的《闻杭州乱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与官府的不作为,以及对杭州乱局的深切忧虑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首句“饥来命饷寒索衣”,形象地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饥饿与寒冷成为常态,百姓只能勉强度日。接着,“官家养兵如养儿”一句,讽刺了官府对待军队的态度,仿佛养着一群不知约束的孩童,忽视了军队纪律的重要性。

“时平军律久玩弛”点明了战乱之前,军队纪律松弛,为后来的混乱埋下了伏笔。“辕门笑歌骄莫随”则进一步揭示了军队内部的腐败与骄横,士兵们在军营中放纵自大,无视纪律。

接下来,“往时金陵囚刺史,今者杭州漕臣死”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事件与眼前的现实,表达了对权力滥用和战乱无情的愤怒。金陵曾囚禁刺史,而今杭州的漕臣也遭遇不幸,暗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战乱的无常。

“稽天烈焰穷朝昏,千丈红霞炫江水”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的惨烈景象,烈焰焚烧天地,朝昏不分,江面被千丈红霞映照,色彩斑斓却充满悲凉。这不仅是对战争场面的直接描绘,也是对社会动荡、人心惶惶的隐喻。

最后,“邻州之兵如此兵,呜呼此难何时平”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何时能平息的深深忧虑。邻州的军队尚且如此,战乱似乎没有尽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和平的强烈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闻杭州乱二首(其二)

缓城将母走者谁,吾宗贵人丞相儿。

高门潭潭深如海,一朝赤脚踏路岐。

吁嗟身世本何有,金帛满家那得守。

衣冠自古皆贼仇,玉石俱焚无好丑。

呜呼安得贫富受用势略齐,无庸悬绝产祸机。

形式: 古风

傅子骏右司见和雪句且有两宫北狩之感复用韵二首(其一)

万里胡沙惊毳幕,北望旄头天际落。

向来官军如路人,受甲逡巡惟指鹤。

宁知竟屈銮辂尊,问天火令何当燉。

落雪如絮不我温,九关梦想血面论。

形式: 古风

傅子骏右司见和雪句且有两宫北狩之感复用韵二首(其二)

先生著书风撼幕,诗成弄笔云烟落。

舍傍种竹欲招凤,郭内有田才给鹤。

眼看雪片黏空尊,寒斋芋火犹能燉。

怪我官冷何时温,我亦聊尔公弗论。

形式: 古风

次韵方允迪秘监步月感怀一首

伊昔苕水滨,诗酒相逆送。

红蕖三百顷,天遣作妙供。

于今几何时,喜惧不同梦。

惊心风月夕,怨笛有残弄。

所嗟老侵寻,不愧官冗从。

当时季孟间,众识长雏凤。

宁知天一角,复此樽酒共。

文章自千古,习气无乃重。

诗如朝阳鸣,一一律吕中。

从游二三骏,蹀躞不受鞚。

阿威有家学,落笔竞豪纵。

伤时复怀旧,一笑得再恸。

公等俱勉旃,如我堪底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