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伯长归浙东二首(其一)

龙角不如犀,常不生马厩。

麟趾不如牛,终当在君囿。

我行泰山阿,日观望朝候。

见子被云服,家居夹灵鹫。

揖之不得近,跂慕尘光后。

形式: 古风 押[宥]韵

鉴赏

这首诗以奇特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对友人袁伯长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归乡旅程的深切关怀。

诗中以“龙角”与“犀”、“麟趾”与“牛”的对比,隐喻了世间事物的相对价值与评价标准。龙角虽为神异之物,但常不在马厩中出现;麟趾虽为祥瑞象征,却最终落脚于寻常的君王狩猎之地。这样的比喻,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讽刺,也暗含着对友情与人生际遇的感慨。

接着,诗人自述行至泰山之阿,每日观察,希望能见到友人的身影。他穿着云服,居住在夹杂着灵鹫的居所中,这不仅描绘了友人的独特形象,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诗人虽未能接近,但心中满是仰慕之情,即使尘埃飞扬,也无法阻挡他对友人的思念与敬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深厚的友谊与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在元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这种情感的真挚流露,显得尤为珍贵与动人。

收录诗词(258)

马祖常(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回族著名诗人。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 字:伯庸
  • 籍贯:元代色目
  • 生卒年:1279~1338

相关古诗词

送袁伯长归浙东二首(其二)

鸡鸣戒仆御,具食起就涂。

仅取资给周,岂谓车骑都。

行过青齐野,忍见人逃逋。

翁姑累带索,跟胫无完肤。

即欲与盘餐,但可饱一夫。

迟迟去国旌,能得不疾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西方泺

鲁郊秋已深,西泺多蒲鱼。

日暮积霭重,维舟月生初。

露凉水禽宿,雨晴艳芙蕖。

撷花结楚佩,宛若湘南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春云

高云起城阙,流离度庭树。

依风拂回塘,波缬光影注。

荒林带疏烟,照日乱萦缕。

婉娈连浮阳,空明映凄雾。

岚翠含玉晖,景采满岩屿。

逍遥幽赏谐,缅邈世娱阻。

形式: 古风

赋海月送彭君教授九江

江月照人近,海月涵太清。

大地积微尘,何能翳其明。

溯光俪阳耀,阴魄独含精。

况尔朝夕驰,呼吸成虚盈。

持兹烛玄造,万类无遁情。

彭君忽起揖,子以知言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