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马钰的《登仙门》,以师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理解和体验。"师也师也"强调了学习与师承的重要性,"重阳师也"可能指的是重阳节这个道教的重要节日,寓意修炼者在这样的时刻更加尊师重道。"处玄机,静中清也",描述了修炼者在深奥的道义中寻找真理,于宁静中保持清明。
"起金莲,玉花社"象征着修炼者的精神提升,如同莲花般洁净,加入玉花社(可能指道教的修真团体)。"有谁知也"则流露出一种不求人知的淡泊心境。"化人人,渐归道也",意味着修炼者通过自身的转化,逐渐接近大道。
"这扶风,非开悟,亦非愚也",表明修炼者并非盲目追求,而是理智地探索智慧。"辨假真,稍能明也",说明他们已经能够辨别真假,对道的理解更加清晰。"细寻思,心豁畅,略无疑也",表达了内心的开阔与通达,几乎没有疑惑。
最后两句"想师范,没人过也",是对前人师德的赞美,认为无人能超越他们的典范。整首诗以师者的口吻,展现了道教修炼者对于内心修养和道法追求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