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城中有高树,与我相为邻。
薄味生古道,静坐疏今人。
渊明酷爱菊,张翰勤思莼。
莼菊我何有,一杯天地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起始两句“城中有高树,与我相为邻”表明诗人居住在一个有着高大树木的城市之中,这些树木似乎成为了诗人与外界隔绝的一道屏障,也是他与自然亲近的媒介。
第三、四句“薄味生古道,静坐疏今人”中的“薄味”指的是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动。诗人选择了退隐的生活,远离尘嚣,在静谧中品味古人的道理。"今人"则是对比之词,意味着诗人与当下喧嚣的人群保持距离。
接下来的两句“渊明酷爱菊,张翰勤思莼”引出了历史上的两位隐逸:陶渊明酷爱菊花,他的《饮酒》中有“采菊东园子,悠然见南山”的名句;而张翰则是西晋时期的人,他曾在《游仙诗序》中提到“莼”(一种野菜),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两位人物的引入,诗人强调了自己与古代隐逸之间的情感共鸣。
最后一句“莼菊我何有,一杯天地春”,则是诗人的自嘲和超脱。在这里,“莼菊”代表了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而“我何有”表达了一种无所谓、无牵挂的情怀。"一杯天地春"则是诗人在这份淡泊中感受到的,通过一杯酒,体会到了整个世界春意盎然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鉴古代隐逸,以淡泊明志、超脱世俗为核心,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简约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这种选择中所获得的心灵宁静。
不详
栖栖梅岭下,禁足老僧如。
白发双亲泪,青灯一纸书。
应门犹看汝,强饭莫思予。
何事成乖隔,低头愧荷锄。
久客知秋早,近湖秋更多。
以予眠不稳,知汝夜难过。
岁俭山空粟,门閒路没莎。
归期毋太晚,亲老鬓俱皤。
拟著青衫归拜亲,青衫未著已危身。
鸦山地阻无书到,雁荡峰高有梦频。
节物荒凉嗟远客,家庭笑语愧乡人。
葵心但秉丹衷在,冬极从来又有春。
中兴遗此老,梦寐亦中原。
泣血两朝事,披肝一万言。
名方登禁掖,身已谪南源。
苦学无寒暑,双趺片石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