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夜遇郑超宗落第还维扬

相逢班马鸣,三月出王京。

秉烛黄河岸,悲歌下相城。

风云双阙暗,花柳半江明。

突兀金台上,知君最不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郑超宗在夜晚相遇于桃源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感慨。首句“相逢班马鸣”以班马的嘶鸣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别离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分别的不舍。接着,“三月出王京”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暗示了友人郑超宗从京城返回家乡维扬的旅程。

“秉烛黄河岸”一句,诗人通过描述手持蜡烛站在黄河岸边的场景,不仅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也象征着友人郑超宗在旅途中内心的迷茫与思考。而“悲歌下相城”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悲伤之情,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风云双阙暗”与“花柳半江明”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了京城的阴沉与压抑,后者则展现了江边的生机与希望,这种对比既反映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复杂情感,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最后,“突兀金台上,知君最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郑超宗才华横溢却落第还乡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

收录诗词(68)

陈子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介,、懋中、人中,、海士、轶符等。汉族。崇祯十年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他是明末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典雅华丽;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擅长七律、七言歌行、七绝,被公认为“明诗殿军”。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 字:卧子
  • 号:大樽
  • 籍贯: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交河

乌啼征马动,曙色散滹沱。

海气通三岛,天风静九河。

沙平边草断,日澹塞云多。

百里无烟火,空村客自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寒月

苦雾江潭合,明云天际开。

河流凝碧落,霜影拂楼台。

鱼海逢归雁,龙沙寄折梅。

汉家馀故垒,永夜照苍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仲春田居即事(其一)

闭关春草外,矫首白云端。

行乐乘新霁,登台怯暮寒。

凿池栽菡萏,移榻近琅玕。

偃仰悲生事,相思独夜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仲春田居即事(其二)

野色淡霏微,携筇更掩扉。

棠梨分晓月,杨柳弄春晖。

藉草乘双屐,当风试夹衣。

最怜烟景在,独与赏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