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母陈太恭人八十一冥寿

庄叟戏作齐物论,彭夭殇寿滋疑问。

由来有质难久存,修短畴能分尺寸。

世俗纷纷重引年,寿母先传鲁颂篇。

舞綵介眉争继起,驻颜孰是大罗仙。

吾谓阴阳同一理,山丘华屋难异视。

事亡如存孝子心,岂必古来真无死。

张君五云今达者,手捧桃觞称庆下。

祝哽祝噎似生前,一曲南陔春无价。

忆昔封翁弃养时,簉室霜寒鬓未丝。

画荻自传义方教,文苑循吏有初基。

自古艳传三不朽,没世无称圣所丑。

死而犹有不死存,便是人间最上寿。

君不见孟母三迁子学成,千秋庙享尚馀荣。

恒河沙数巾帼在,身后谁复识姓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题张母陈太恭人八十一冥寿》由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期的郑国藩所作,是对张母陈太恭人生辰的颂扬与祝福。诗中融合了道家的齐物论思想,探讨生死、寿命与自然规律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对长寿的向往和对孝道的推崇。

首句“庄叟戏作齐物论”引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提出生命与死亡、长寿与短命之间的相对性,强调了生命的本质在于其存在的过程而非结果。接着,“彭夭殇寿滋疑问”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长度的不确定性,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由来有质难久存,修短畴能分尺寸”指出生命之质难以长久保存,寿命的长短难以精确衡量,体现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随后,“世俗纷纷重引年,寿母先传鲁颂篇”则赞美了长寿母亲的先例,通过引用鲁颂篇章,表达了对长寿母亲的敬仰之情。

“舞綵介眉争继起,驻颜孰是大罗仙”描绘了庆祝母亲寿辰的热闹场景,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接下来,“吾谓阴阳同一理,山丘华屋难异视”则提出了阴阳和谐统一的观点,认为无论身处高山还是平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都是相同的。

“事亡如存孝子心,岂必古来真无死”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即使亲人已逝,孝子之心仍应如生前一般,不必过分执着于生死之别。最后,“君不见孟母三迁子学成,千秋庙享尚馀荣”以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例,说明了后世对先贤的纪念与尊崇,即使在死后也能留下深远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哲理思考,展现了对长寿、孝道、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先贤事迹的缅怀与敬仰。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堤上归(其二)

片云筛雨过横塘,衬断蘋风作晚凉。

意快短檠推不照,柳边听月对啼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剑浦思归(其二)

古柳枝头啼暮鸦,清明时候又天涯。

故园桃李凭君问,老却春风几度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荼蘼(其二)

门前碍路旋移来,压架攲斜绿作堆。

三月半时花正好,十年前是手亲栽。

幽香早被风偷递,小蕊那禁雨急催。

尽数折为神佛供,免教飞去卧苍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梅花(其二)

雪后梅花独步天,半开犹自未全然。

倚岩大瘦魂销梦,照水无尘骨蜕仙。

贮向金瓶生怕俗,绝饶翠袖敢争妍。

夜深霜角吹残月,错梦梨花耿独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