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宫诗(其四)

高墉伊何,维器与时。视之以心,谁谓鹄微。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属于他的《泽宫诗》系列之第四首。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颇有深意。

“高墉伊何”一句,诗人以一个疑问开始,提出了对高大的城墙或建筑物的质询,似乎在探讨它们存在的意义,或许是对于权力、历史或时间留下的痕迹的一种思考。这里,“高墉”可以理解为宏伟的建筑,也暗示着某种隔离和封闭。

“维器与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诗人将这些高大的结构比喻为“器”,意味着它们是承载时间、历史和意义的容器,同时也强调了它们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这里,“器”字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实物,如古代的礼器;另一方面,它还可以理解为承载功能,象征着承载着时代的痕迹。

“视之以心,谁谓鹄微”则是诗人对这些高大的建筑或城墙的内心体验和感受。这里,“视之以心”意味着诗人不仅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用内心去感悟,而“谁谓鹄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别人可能轻视或忽略这些古老建筑的看法表示质疑。在这里,“鹄”是一种野鸭,常被比喻为不起眼的小动物,“鹄微”则是形容事物微小而不值得关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大结构的观察和内心感受,探讨了时间、历史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如何在面对宏大的历史遗迹时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再赠乐天

一政政官轧轧,一年年老骎骎。

身外名何足算,别来诗且同吟。

形式: 六言诗 押[侵]韵

荅乐天临都驿见赠

北固山边波浪,东都城里风尘。

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

形式: 六言诗 押[真]韵

酬令狐相公六言见寄

已嗟别离太远,更被光阴苦催。

吴苑燕辞人去,汾川雁带书来。

愁吟月落犹望,忆梦天明未回。

今日便令歌者,唱兄诗送一杯。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

酬杨侍郎凭见寄

十年毛羽催颓,一旦天书召回。

看看瓜时欲到,故侯也好归来。

形式: 六言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