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盆池栽莲至秋始花(其三)》描绘了一幅秋日莲花盛开又凋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花开过早或过迟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盛衰无常的哲思。
"开花恨不早,花落却生愁",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莲花未能在春暖花开时绽放的遗憾,以及花朵凋零带来的深深忧虑。"白露能消物,红莲不耐秋",通过白露和秋风的无情,暗示了自然界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莲花虽美,却无法抵挡秋天的侵袭。
"频来痴小女,对此泪长流",诗人借小女孩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对莲花凋零的悲情,她的泪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最后两句"不识荣枯理,哀乐空相仇",诗人感叹自己和小女孩都不理解生命中荣枯更替的规律,只能在哀乐交织中相互对立,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和自然规律的敏感洞察,寓言般地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