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杰对致政朱殿丞的和作,以“和酬”形式表达对朱殿丞辞官归隐生活的赞赏与敬意。全诗通过描绘朱殿丞在江湖间悠游自在的生活场景,以及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展现了诗人对其知足常乐、辞荣不贪的人生态度的高度评价。
首联“挂冠清世咏归田,舟纵江湖养浩然”,开篇即点明朱殿丞辞官归隐的主题,以“挂冠”象征辞官,“清世”形容时代清明,而“咏归田”则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志趣。“舟纵江湖养浩然”则进一步描绘了朱殿丞在江湖间自由自在、心胸开阔的生活状态。
颔联“水底病龙思致雨,树头老鹤懒冲天”,运用比喻手法,将朱殿丞比作“病龙”与“老鹤”。病龙虽无力再行致雨之职,但其心怀雨泽万物的善意未减;老鹤虽不再高飞冲天,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朱殿丞虽已辞官,但仍心系苍生、保持高洁品质的形象。
颈联“诗因社友编三百,酒为春风费十千”,描述了朱殿丞与社友相聚吟诗饮酒的情景。通过“三百”与“十千”这两个数字,既体现了聚会的规模与热闹,也暗示了朱殿丞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尾联“今古辞荣人不少,惟君知足最当年”,是对朱殿丞人生态度的最高赞誉。在古今众多辞官之人中,能够做到知足常乐、享受当下生活的人并不多见,而朱殿丞正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朱殿丞的钦佩之情,也暗含了对当今社会中追求名利、忽视内心平静现象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朱殿丞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人生态度的深刻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