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二十首(其十七)

听尽都人毁誉声,铁中犹意得铮铮。

狐惟善媚牢难逐,雁不能鸣断可烹。

冠履沿缘隮独坐,旂常索莫庋荣名。

汗青例有文人寿,漫与蜉蝣共死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述怀二十首(其十七)》由清代诗人何栻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个人命运以及历史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首句“听尽都人毁誉声”,描绘了诗人面对外界纷繁复杂、褒贬不一的评价时的内心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依然保持着独立的人格和坚定的自我,正如“铁中犹意得铮铮”所表现的坚韧不屈的精神。这不仅是一种对自身品格的坚守,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

接着,“狐惟善媚牢难逐,雁不能鸣断可烹”两句,运用了狐狸和大雁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社会中那些善于逢迎讨好以求得利益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难以被驱逐;而那些正直之人,即便有才能也无法逃脱被打击的命运。这种对比鲜明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不公现象的强烈不满。

“冠履沿缘隮独坐,旂常索莫庋荣名”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复杂社会中的孤独处境。他独自坐在高处,象征着对权力和荣誉的超然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孤立无援的境遇。这里的“庋荣名”既是对荣誉的珍视,也是对其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束缚的反思。

最后,“汗青例有文人寿,漫与蜉蝣共死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历史会记录下文人的生命轨迹,但这种记录并不意味着永恒的生命。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蜉蝣”,即短暂生命的象征,强调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历史的客观性。这一句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述怀二十首(其十七)》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性以及生命价值的深入探索和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思想深度和情感张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156)

何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述怀二十首(其十八)

生男底事祝桑弧,天下安能用腐儒。

衣缝欲弸慈母线,鼎供思乞大官厨。

可怜北郭无私粟,苦忆南山有旧庐。

梦想买田储菽水,俸钱难足况求馀。

形式: 七言律诗

述怀二十首(其十九)

庄舄时时动越吟,不将蛮语改乡音。

少年难鞠欢场少,故国鲈莼梦境深。

鲁酒细尝知世味,吴钩笑看见雄心。

秀之但乞山资足,未要腰围钉宝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述怀二十首(其二十)

江上青峰旧钓游,筑亭已拟命休休。

韬藏奏议三千牍,排比朋觥一百筹。

贞白挂冠当及早,小红按曲待何修。

莫愁洛社风流尽,要与香山角唱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于役易州作四首(其一)

垂杨如海起风烟,渺瀰春光绿上天。

绕袖黏鞍飞絮活,随他漂泊十三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