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十二首(其七)

寂寂琳宫长昼,玉梨一树晴妍。不知春恨几经年。

为谁开又落,夕磬晓钟边。

过尽扶肩女伴,绣襟一样低穿。飞来难得上花钿。

愿留纤屧印,芳迹有人怜。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鉴赏

这首《临江仙》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春日景象。诗中以“寂寂琳宫长昼”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接着,“玉梨一树晴妍”一句,以“玉梨”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色,也暗含着一种高洁与清雅之感。

“不知春恨几经年。为谁开又落,夕磬晓钟边。”这几句诗通过“春恨”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梨花的开放与凋零,仿佛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夕磬晓钟边”的描述,则进一步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和生活的循环往复。

“过尽扶肩女伴,绣襟一样低穿。”这里通过描写女子们结伴而行,穿着绣花衣裳的情景,既展现了女性之美,也暗示了她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然而,随着“过尽”二字,这种温馨和谐的画面似乎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或许是对青春易逝、相聚不易的感慨。

最后,“飞来难得上花钿。愿留纤屧印,芳迹有人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下自己的足迹,渴望被他人所珍惜的心愿。花钿在这里既是装饰品,也是美好记忆的象征,而“纤屧印”则代表了个人的痕迹或印记。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既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孤独感和对被理解、被欣赏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情感交流的渴望,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十二首(其八)

一阵帘前疏雨过,夕阳楼阁晴妍。

小安笔砚晚风前。柳丝低拂地,蕉影半遮帘。

团扇单衫都称意,不须纱帽闲眠。

静看庭际飏茶烟。绿阴中断处,红试晚花天。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十二首(其九)

五十二人霜在鬓,我生又过今年。

贳裘一醉也陶然。画蝉纱隐烛,药玉酒行船。

那有后堂丝竹事,暂看花影便娟。

举杯今夕忆彭宣。戟门严臈鼓,霜剑拂吴笺。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十二首(其十)

又是夏初今夕望,月黄刚上罗衿。

夜凉谁与伴眠琴。帘前香澹澹,风外漏沉沉。

手种朱藤新满架,绿扶花影深深。

几年乡梦在山阴。谁知今年月,别自有山林。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十二首(其十一)

径尺方盆围作沼,汲泉小蓄鲦鱼。

翠痕略借荇丝铺。两三文石错,随地见蓬壶。

戏捉柳花浮水面,闲看逐队噞喁。

空中游影自如如。须知鱼与我,同此一江湖。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