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法云大士,天骨岩岩。如来津梁,我实荷担。
手捉日月,断取庄严。国士入此佛土,位置城南。
有目无目,疑圣疑凡。击大雷霆,布洒甘露。
大圆镜中,慈悲威怒。维此象法,依正法住。
后五百岁,亦莫予敢侮。谁为请主,世界主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法云秀禅师的赞誉之作。诗中描绘了法云禅师如高峻山岩般的气质,他是佛法的桥梁和支柱,具有超凡的手持日月、断取佛法的庄严形象。禅师在佛土中的地位崇高,无论是有眼之人还是无眼者,都会对他产生敬畏,认为他既是圣人又是凡人之间的桥梁。他的教化如同雷霆般震撼,又如甘露般滋润人心。在大圆镜般的智慧中,他展现出慈悲与威严并存的特质。禅师的佛法形象稳固,即使历经五百年,也不会被任何人轻视。最后,诗人以疑问的方式,询问谁能成为请请这位佛法领袖的主人,暗示法云禅师在世间的地位无人能及,犹如世界的主宰女性。整首诗赞美了法云禅师的崇高德行和佛法影响力。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
御与马相得,维予止作,万里不日而复。
士志于学,则亦无息。
以师友为辔策,及其至焉维尔力。
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
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
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