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次元韵

君家庐岳苍崖颠,睡足茗碗浮轻圜。

十年不归空蕙帐,夜鹤哀怨惊晓猿。

朅来湘尾寄城寺,夏簟清凉便昼眠。

扣门剥啄谁过我,上腾火色仍鸢肩。

轩然辩论杂今古,不觉前席心旌悬。

以身徇国爱子布,塞门以土推孙权。

□云诗穷少陵老,饥寒正坐拜杜鹃。

遥知铃斋宾谒□,□□紫砚浮松烟。

作诗寄我对岑寂,为散顽麻双脚挛。

弟兄高才当济世,会看笑揖人主前。

嗟余百念已灰冷,倦易敛翼为虚弦。

粥鱼斋鼓日课办,仰屋卧看三条椽。

管宁木床五十载,好事空传膝处穿。

何如敛目十□□,□树身同金石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释德洪在庐山的生活与心境。他居住在苍崖之巅的庐山上,享受着茗茶与清静。十年未归,山中只有夜鹤哀鸣和晨猿啼叫陪伴。后来,他来到湘尾附近的寺庙,夏日里凉爽的竹席让他得以昼眠。来访者敲门声打破了宁静,带来热烈的辩论,让诗人感到心神被牵引。诗中提到的“以身徇国”、“塞门以土推孙权”等语句,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与家族责任的深刻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诗艺的探讨,引用了杜甫晚年诗境枯竭的典故,表达了对创作困境的感慨。接着,诗人想象自己在繁忙的官署中接待宾客,砚台上的松烟飘散,营造出一种忙碌而充满文气的场景。最后,诗人通过写诗来表达对兄弟才能的期待,希望他们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最终受到君王的礼遇。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自己年华老去、心境淡泊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如管宁的木床,象征着朴素与坚韧的精神品质。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赠别若虚

残暑霁严威,新凉酿归思。

梦惊闻松声,两鬓到万事。

中情怯离别,此别仍对子。

追惟初识面,宁复讣有此。

明朝舟洞庭,惊浪银山起。

醉眼失湘楚,妙语淩淮泗。

我如浮水叶,遇坎当自止。

行将看荆山,归老鹿门寺。

今不欠无言,但是欠一死。

淮山有奇逸,要是天下士。

若问寂音老,烦君一举似。

形式: 古风

和陈奉御游梁山

公诗自雄放,故我甘雌伏。

韵高霜月苦,洗尽瘴雾毒。

游丝映明窗,小字为公录。

便觉春争妍,胜气增林麓。

永怀矍铄翁,论兵到精熟。

子阳井底蛙,提耳论祸福。

归来得真主,简易心屈服。

才高犯众忌,薏苡致谤讟。

梁生付一笑,何必较直曲。

山僧亦何知,鱼鼓听斋粥。

陈侯金闺彦,论清如屑玉。

南游兴未已,甚欲乘桴木。

湘西独何幸,旌旆先见辱。

松间偶相值,论交一言足。

云山久乾没,赖此佳句赎。

形式: 古风

次韵曾韵句游山

夫子谪仙隐于儒,仲连太白真其徒。

栴檀林间法檀度,翰墨场中行秘书。

譬如山川有圭璧,光被草木蒙珷玞。

又如羽毛有麟凤,瑞照百鸟藏鹗鼯。

玉堂金马未入手,公不自叹旁人吁。

厌看朱门森画戟,暇日聊为山水娱。

下车褰衣却部曲,纵望林壑情忻愉。

朱陵洞口见落石,引手匊云跳明珠。

诗成万象在掌握,磨琢无玷如瑾瑜。

旁观十吏不驻足,一日万口传荆湖。

南山道人纷□□,摹写磬石烦丹朱。

归来尽以录寄我,意句不尽情有无。

为公长哦立风槛,明月满轩时卷舒。

吾闻骏马日千里,未遭剪拂随盐车。

嗟余驽钝世鄙笑,分甘垂耳同骡驴。

世间安得支遁眼,画作嘶风神骏图。

形式: 古风

次韵游南岳题石桥

飞梯上云雨,猿臂攀层岩。

天风吹鬓须,兹行非人间。

幽泉不知处,但闻鸣佩环。

崄艰碍清快,洄涡走平宽。

□□落万仞,溅雪惊潺潺。

悬崖忽见寺,白昼方掩关。

境□□遐想,坐久生清寒。

山空寂无人,鸟啼花不言。

云披献青嶂,风槛争卷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