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三)

山泉说虎跑,游兴晨更豪。

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辞劳。

数里越云岭,泉声何滔滔。

两山夹集树,高际拂凉飙。

三椽铺老屋,山僧先诛茅。

寻胜倚古井,汲泉野火烧。

传闻泉流出,并自李唐朝。

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

往事莫须问,饮我热已浇。

碑摩东坡字,读之意亦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二十六日与友人共甫及吴门吴憩堂一同游览云栖,次日早晨沿江边行走至虎跑寺,再由湖上划船返回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山泉说虎跑,游兴晨更豪”,开篇即点明了目的地——虎跑寺,以及清晨出游时的兴致勃勃。接着,“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辞劳”表达了徒步登山的艰辛与决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探险的热爱。

“数里越云岭,泉声何滔滔”描绘了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岭,听到泉水潺潺流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两山夹集树,高际拂凉飙”通过描绘两山之间树木茂密,凉风拂面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清凉与宁静。

“三椽铺老屋,山僧先诛茅”描述了到达寺庙后,看到简陋但充满禅意的老屋,以及山僧们忙碌的身影,展现了寺庙生活的朴素与和谐。诗人随后“寻胜倚古井,汲泉野火烧”,通过寻找美景、倚靠古井汲水、点燃野火的情节,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活情趣的品味。

“传闻泉流出,并自李唐朝”提到了虎跑泉的历史渊源,相传源自唐代李姓人物,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而“寺僧苦潦渴,神遣二虎淘”则讲述了虎跑泉的神奇传说,两位老虎帮助寺庙僧人淘泉解渴,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最后,“往事莫须问,饮我热已浇”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情的淡然态度,以及在品尝泉水后的满足感。“碑摩东坡字,读之意亦消”则提到在寺庙中发现苏东坡的题字,引发诗人深思,使得整个旅程在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中达到高潮。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632)

许传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其四)

鸡黍田家具,深林乐且住。

酡颜立茅檐,茶笋香处处。

有鸟忽呼归,我亦寻归路。

仄径出蚕丛,花港唤野渡。

买棹回峰前,好风为之御。

苏堤白沙堤,多少游人误。

香车络绎来,画船泛无数。

昨江今日湖,风景笑如故。

禅心与道心,至此一齐悟。

形式: 古风

用西洋法照象,诗以纪之

铸金象人物,后世易青丹。

丹青成容易,不若铸金难。

所以金能寿,画图偶尔传。

然犹有传者,良由致力全。

画家言画法,点睛越数年。

智竭神乃见,阿堵传笔先。

何来西域制,迩时成大观。

有水黝其色,瓶注秘不宣。

云是采仙药,合成费万钱。

天朗气亢爽,裙屐集喧阗。

红日当头朗,明镜睻目鲜。

彼镜摄此镜,容貌别嗤妍。

沃以涓滴水,气勿临风迁。

倏忽擘素纸,须眉呈宛然。

我来偶为此,形影化无端。

岂有精妙识,能达秋毫颠。

大都人工巧,不能夺上天。

吾闻药石性,不比金铁坚。

逾时性弛药,色亦化云烟。

嗟哉人寿世,百年空往还。

我象欲示后,何先我生湮。

难易分久暂,至理实无边。

海外多奇术,孰能逃圣言。

我相本非相,作此随俗缘。

家室识今吾,玩而老我焉。

若夫真面目,自来多不刊。

英姿来飒爽,瞻拜古衣冠。

形式: 古风

次韵复湘文观察寄示白芍药诗(其一)

新使声华驾沈珩,诗章何幸得投琼。

元君佳兴琉璃净,韩子仙宫格韵清。

昭质不知金带贵,冰心争说玉壶明。

富春山里春多少,夺得延春亭畔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复湘文观察寄示白芍药诗(其二)

休将婪尾惜芳筵,犹永年年清白传。

翻锦那堪云缦缦,当阶赖有月娟娟。

情深雪海春离别,色乱香丝人渺绵。

羡杀前身东武种,盘盂样拥玉团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