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叹

东家缫丝如蜡黄,西家缫丝白如霜。

黄白丝,出蚕口,长短缫,出妇手。

大姑停车愁解官,小姑剥茧愁冬寒。

向来苦留二月卖,去年宿债今未还。

手足皲瘃事亦小,官府鞭笞何日了。

吏胥夜打门,稚耋生烦恼。

君不见江南人家种麻胜种田,腊月忍冻衣无边,却过庐州换木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缫丝叹》由元末明初诗人舒頔所作,通过对东家与西家缫丝颜色的对比,描绘了蚕农们辛勤劳作的场景。诗中以“黄白丝”象征蚕丝的颜色,既表现了自然界的色彩差异,也暗喻了生活境遇的不同。通过“出蚕口”和“出妇手”的描述,强调了蚕丝从自然到人类劳动成果的转变过程。

接着,诗人以“大姑停车愁解官,小姑剥茧愁冬寒”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蚕农家庭的困境。大姑担忧官府催缴赋税,小姑则因冬季寒冷而忧虑剥茧工作。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压力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沉重影响,也体现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向来苦留二月卖,去年宿债今未还”揭示了蚕农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在二月出售蚕丝,但债务却难以偿还的现实。这种经济上的挣扎,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不公和贫困的普遍性。

“手足皲瘃事亦小,官府鞭笞何日了”表达了对官府苛政的不满,指出即便是微不足道的生活艰辛,也无法逃脱官府的压迫。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批判。

最后,“吏胥夜打门,稚耋生烦恼”描绘了官府衙役深夜上门催债的情景,给老幼皆带来极大的困扰和不安。这不仅增加了诗的悲剧色彩,也强化了对封建统治下民众生活苦难的揭露。

“君不见江南人家种麻胜种田,腊月忍冻衣无边,却过庐州换木绵”以江南人家种植麻布与蚕丝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劳作方式的艰辛与无奈。通过“却过庐州换木绵”,暗示了江南地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辗转各地,寻找出路的悲惨境遇。

综上所述,《缫丝叹》不仅是一首反映元末明初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的诗歌,也是对封建社会不平等、压迫现象的深刻批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6)

舒頔(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dí)(一三○四~一三七七),绩溪。擅长隶书,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时艰不仕,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归隐时曾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新元史》有传

  • 字:道原
  • 籍贯:(今属安徽省)

相关古诗词

春日杂言三首(其一)

石煖苔衣软,溪春荇带长。

化工无限意,袖手立斜阳。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春日杂言三首(其二)

贾谊思明主,华元归故都。

张良辞北阙,范蠡泛东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虞]韵

春日杂言三首(其三)

湖海平生客,乾坤一布衣。

义哉周伯叔,饱食首阳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微]韵

梦仙

琤琤白玉佩,烨烨紫云裘。

海上几千里,云间十二楼。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