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最高峰望江放歌

坐井者不可与观天,窥隙者不可与决斗。

鹏图南技穷于居笼,骥空北术乏于见囿。

得逸于劳,见远于高。苟不造极,安识括苞。

吴头楚尾,云岛风潮。上下亿计劫,东西万计里。

魏吴相割据,金宋互兴圮。

一枕觉槐阴,渺乎其小矣。谡谡天风,拂须荡胸。

涛声入耳,砰磕铿?。收帆息楫,群避蛟龙。

孰知坐峰顶者,豪吟虚阁之中。

霁光下照弥平野,菜黄麦绿真宜农。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最高峰,俯瞰江河壮丽景色的情景。开篇以“坐井者”和“窥隙者”的比喻,强调站位之高对视野的重要性。接着,通过“鹏图南技”、“骥空北术”的典故,进一步阐述了高度与广度之间的关系。诗人指出,只有达到极致,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全貌。

随后,诗人以“吴头楚尾,云岛风潮”描绘出广阔天地的景象,紧接着提到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上下亿计劫,东西万计里”,展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历史的更迭,如“魏吴相割据,金宋互兴圮”,在诗人眼中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微小波澜。

“一枕觉槐阴,渺乎其小矣”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存在感的反思,仿佛在梦中醒来,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接下来,“谡谡天风,拂须荡胸”描绘了风吹过时的爽朗感受,而“涛声入耳,砰磕铿?”则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涛拍岸的声音,充满力量与韵律。

最后,“收帆息楫,群避蛟龙”形象地展示了江面的平静与安全,而“孰知坐峰顶者,豪吟虚阁之中”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豪情满怀,吟唱着心中的歌。结尾“霁光下照弥平野,菜黄麦绿真宜农”则以自然景象结束,寓意着和平与希望,以及对农耕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以宏大的视角,深邃的思考,以及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深刻的感悟,体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太虚亭

太虚亭上纵遥目,一片晴光千里俱。

快意不关林壑美,却因农庆忆杭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登燕子矶观江

峭壁捍长江,探奇胜绝双。

目穷空宇合,耳骇雪涛淙。

鴥鸟瑞殷祖,泥驹造宋邦。

从来称守德,天堑讵斯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游观音山永济寺

滨江得初地,插汉俯诸天。

铁锁连飞阁,金绳阐福田。

涛声风里立,花色雨中燃。

默默今何在,彼宁非大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驻跸江宁作

龙蟠虎踞古神区,展义观民六辔纡。

讵彼迤南山水境,曰兹鉴夏帝王都。

春前耕植群犹力,灾后廛阛气幸苏。

解泽有何遍黎庶,怜他爱戴不谋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