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郭为观的作品,他以南巡至岳(指舜陵)之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质疑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首句"南巡至岳有明徵"暗示了帝王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和探访,但接下来的"远涉炎荒何所凭"则揭示出探寻真相的不易,因为地域偏远且环境艰苦。
"九嶷连绵七百里"描绘了山势的雄浑与辽阔,九嶷山象征着历史的悠久,而"苍茫底处是虞陵"则引发读者对舜陵具体位置的想象,流露出一种历史的迷茫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寓含了对历史记载的考据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清代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