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南史

紫泥何日到沧州,笑向东阳沈隐侯。

黛色晴峰云外出,縠文江水县前流。

使臣自欲论公道,才子非关厌薄游。

溪畔秋兰虽可佩,知君不得少停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紫泥何时能到达沧洲,笑着对东阳的沈隐侯说。
青黑色的山峰在晴空下显现,江面如縠纹般流淌在县前。
使者自己想要讨论公正之道,才子并不只是厌倦了轻浮的游玩。
溪边的秋兰虽然值得佩戴,但我知道你无法停下你的船稍作停留。

注释

紫泥:古代官府文书的封泥,这里代指书信。
沧州:泛指远方或隐居之地。
沈隐侯:可能是友人或尊称,具体身份未详。
黛色:青黑色,形容山峰的颜色。
縠文:形容水波像丝绸的纹理。
使臣:朝廷或官员的使者。
公道:公正的道理或原则。
厌薄游:厌倦了轻浮的游玩,可能指官场应酬。
秋兰:象征高洁的品格。
少停舟:暂时停下行程,暗示留连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名为《赠张南史》。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紫泥何日到沧州,笑向东阳沈隐侯。"

这里,诗人提到了紫泥作为使者的身份,将要前往远方的沧州。"笑向东阳"可能是指对张南史即将实现其政治理想而感到高兴。"沈隐侯"则是对张南史的尊称或官职,其在这里代表了诗人对朋友的敬意和期待。

"黛色晴峰云外出,縠文江水县前流。"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黛色晴峰"形容山峰在阳光下呈现出的深蓝色泽,而"雲外出"则表明这些山峰超凡脱俗,仿佛与云端相接。"縠文江水县前流"中,"縠文"可能指的是河水的波纹或是河岸上的石头,这里用来形容江水在县城前缓缓流过,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使臣自欲论公道,才子非关厌薄游。"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即希望能够像张南史这样的人物去讨论国家大事。"才子"指的是有才能的士人,而"非关厌薄游"则意味着这些人才不会嫌弃或厌倦于朝廷的政事。

"溪畔秋兰虽可佩,知君不得少停舟。"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秋天的兰花,即使它美得可以佩戴,但也知道张南史因公务繁忙,不可能在此久留。这里表达了对朋友不能久留的无奈和对其才能的赞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政治理想的支持与期待。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赠邻居齐六司仓

沈冥众所遗,咫尺绝佳期。

始觉衡门下,翛然太古时。

鸡声共邻巷,烛影隔茅茨。

坐惜牛羊径,芳荪白露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避暑纳凉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

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柱天台好纳凉。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冥搜过物表,洞府次溪傍。

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

孤烟出深竹,道侣正焚香。

鸣磬爱山静,步虚宜夜凉。

仍同象帝庙,更上紫霞冈。

霁月悬琪树,明星映碧堂。

倾思丹灶术,愿采玉芝芳。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山下别杜少府

把手意难尽,前山日渐低。

情人那忍别,宿鸟尚同栖。

寸晷恋言笑,佳期欲阻暌。

离云愁出岫,去水咽分溪。

庄叟几虚说,杨朱空自迷。

伤心独归路,秋草更萋萋。

形式: 排律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