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意境。开头两句“苍烟乔木古台荒,下见蓬瀛六月凉”描绘了一个荒废古台旁,蓬瀛之地在六月时节给人的清凉感觉。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和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过雨谁知非峡女,好风应是为襄王”则是诗人对传说中人物的联想。峡女和襄王都是古代的美丽传说,而这里诗人借用这些神话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似乎在说,只有那些古老的传说才能够理解这份过后的雨水和好风,增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对话。
“欢来未放流年老,事去却寻陈迹伤”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命流逝和往昔岁月的感慨。这里的“欢来未放”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流年老”则是时间无情流逝带来的沧桑感。同时,诗人又在寻觅过去的遗迹,但这些陈迹只带来了伤感。
最后两句“飘泊南游未能返,兴来回首独凄凉”表达了诗人漂泊他乡、无力回归的悲哀,以及面对往昔美好时光只能回头凝望时的孤独凄凉。这里的“南游”可能是指诗人到南方的旅行,而这种飘泊之情又增加了一份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传说和个人感慨的交织,展现了一个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往昔岁月的追怀,以及面对流逝时间和无法回返的宿命的无奈与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