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望夜

节去愁衣薄,虫声渐近床。

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

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

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宁静与清冷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和内心情感的微妙波动。

首句“节去愁衣薄”,点明季节转换,衣物渐薄,暗示着秋天的凉意已深,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接着,“虫声渐近床”一句,以听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虫鸣声逐渐靠近床边,仿佛是自然界的声音在回应着人的存在,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感。

“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描绘了诗人不经意间在林下停留,便早早地看到了草尖上的霜花,这一景象既突出了秋夜的寒冷,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通过“偶然”二字,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则展示了月光的皎洁与云彩的轻盈,即使有浮云遮挡,也无法完全掩盖住月光的明亮,象征着即便生活中有种种阻碍,光明与希望依然存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情感的深度。

最后,“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将目光转向了墙壁上的藤蔓,月光洒满墙面,让诗人暂时忘记了夜的漫长,沉浸在自然美景带来的宁静与舒适之中。这一句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更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沉浸与享受,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深秋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8)

传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静泉仲龄二公过南庄邻翁偶谈时事有感

郭外行应好,香清荷芰风。

到来茅屋下,谈笑竹林中。

径草先秋绿,江云过日红。

眼前不平论,难禁白头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寄有门法师

才送登台岭,蟾蜍五晦明。

江云沉雁影,湖雨咽钟声。

见岂观河变,狂因照镜生。

倘怜穷露子,早望印心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四明山心

寂历游仙处,尘寰隔断霞。

九溪流雪水,八月绽桃花。

茅栗圆于弹,霜梨大似瓜。

云南与云北,依旧作邻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寄王百谷

惠山泉水虎丘茶,相去柴门路不赊。

经岁故人书断绝,夕阳林外即天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