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诗(其三)

小隐隐陵阿,大隐隐朝市。

朝市我不能,陵阿亦殊赘。

卜居东南隅,落落有爽气。

左顾通人烟,右览接荷芰。

平畴繁嘉蔬,古冢出高树。

虽非山林间,亦有泉石致。

一廛聊自息,治乱委人事。

丹穴有雏凤,乃在山之阴。

青变白鹤侣,朝夕相和鸣。

养此羽毛奇,翩然备仪庭。

明王闇不作,海宇群沸惊。

鸾鹤纷翻飞,鸱鸮互纵横。

孤凤何所之,敛翮避逡巡。

岂无德辉著,时穷非炫珍。

灵龟曳其尾,雄鸡惮为牲。

祥麟出周季,将贻田父禽。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陆世仪的《感遇诗(其三)》以隐逸生活为背景,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个人志向。首句“小隐隐陵阿,大隐隐朝市”借古人崇尚的隐逸方式,暗示了作者对于喧嚣尘世与宁静山林的取舍。接着,诗人选择在东南隅安居,享受清风明月,左邻右舍的人烟和田野的丰饶,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诗中通过描绘“平畴繁嘉蔬”、“古冢出高树”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既非深山又非闹市的独特环境,透露出淡泊名利的隐士情怀。诗人表示自己在此处暂且安身,“一廛聊自息”,同时认识到世间治乱自有其规律,个人只能顺应。

“丹穴有雏凤,乃在山之阴”象征着才华横溢的贤才,而“青变白鹤侣,朝夕相和鸣”则寓言自己洁身自好,期待明主出现。然而,当世局势动荡,“鸾鹤纷翻飞,鸱鸮互纵横”,诗人感叹贤能之人难以施展抱负,只能“敛翮避逡巡”。

最后,诗人以“灵龟曳其尾,雄鸡惮为牲”表达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宁愿退隐的决心。他寄希望于祥瑞之兽如麒麟出现,象征着美好的未来,但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体现了清初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收录诗词(20)

陆世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被誉为江南大儒。晚号桴亭,别署眉史氏。明亡,隐居讲学,与陆陇其并称二陆。他一生为学不立门户,志存经世,博及天文、地理、河渠、兵法、封建、井田无所不通。其理学以经世为特色,这既是对晚明理学空疏学风的批判,也适应明清之际社会变革的需要。著有《思辨录》、《论学酬答》、《性善图说》、《淮云问答》,及诗文杂著等40余种、100余卷

  • 字:道威
  • 号:刚斋
  • 籍贯:江苏太仓
  • 生卒年:1611~1672

相关古诗词

感遇诗(其四)

仲尼千载师,偃蹇生衰周。

孟轲谈王道,七雄非其俦。

濂洛关闽儒,学至君未求。

晦翁振绝续,南渡时蒙羞。

嗟嗟鲁斋公,仕元以为尤。

岂天靳斯文,每出多邅遛。

展卷仰前哲,浩然忘我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遇诗(其五)

渔阳鼙鼓惊,征尘动地起。

河北多郡县,一朝尽风靡。

常山有太守,恸哭整军士。

誓心匡社稷,志烈身竟死。

长乐何如人,纡纡佩金紫。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感遇诗(其六)

平生寡交与,与世殊淡漠。

天涯有数子,相知在寥廓。

或如孔程交,或辨朱陆学。

或闻声相思,曾未接酬酢。

遥遥南北海,此心契如约。

风尘暗天来,踪迹各飘泊。

出处或可期,生死殊未卜。

会晤当何时,六合庶开拓。

形式: 古风

感遇诗(其七)

仲冬霜雪降,寒月光逾凉。

独夜起徘徊,矫首中庭望。

三垣何闇汶,列宿纵横行。

天狼射丸丸,舒光异平常。

旄头当天明,弧矢驰不张。

天道不可知,叹息徒徬徨。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