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其二)

我闻九方皋,相马沙丘北。

所观以天机,安辩骊黄色。

马既入秦庭,灭没若亡失。

天閒尽不如,伯乐起叹息。

世岂无皋俦,往往视形骨。

遂令沃若步,垂老困伏枥。

不见素王言,骥称匪由力。

伟矣缠薪人,千载信神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讲述九方皋相马的故事,以及与伯乐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才识别和使用问题的深刻思考。诗中赞扬了九方皋以天机而非外在表象来判断事物的能力,暗喻了对内在素质的重视,反对仅凭表面特征评价人的做法。

诗的开头提到九方皋在沙丘北相马,不拘泥于马的颜色(骊黄色),而是以更深层次的“天机”来判断,这象征着对人才识别应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到本质特质。接着,诗中通过描述马进入秦国后的情况,暗示了即使拥有卓越才能的人,在不公正的环境中也可能被埋没或忽视。

进一步地,诗中将九方皋与伯乐进行对比,伯乐虽是著名的相马高手,但诗中也指出他可能受限于传统的眼光,未能完全理解九方皋的深意。这反映了在人才识别上,可能存在不同视角和方法的差异,以及对创新思维的接纳程度。

最后,诗中提到“世岂无皋俦”,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同样具备九方皋般洞察力的人才的期待,同时也反思了“往往视形骨”的现实,即人们往往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价值。诗人呼吁,应像“素王言”那样,认识到“骥称匪由力”,即杰出成就并非单纯由努力决定,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整首诗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探讨了人才识别与评价的深层问题,强调了对内在素质的重视,以及对创新思维和不同见解的包容。诗中蕴含的哲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和价值评价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41)

姚光虞(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雪

城上寒云满翠微,四郊雨雪晚霏霏。

忽惊万树梅俱放,转觉千门絮乱飞。

高阁夜阑斜映烛,疏帘风入细沾衣。

歌钟处处留欢赏,谁念袁安卧掩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永嘉刘郡丞

西粤风尘感昔游,别来又复忆东瓯。

天涯知己谁青眼,世上浮名共白头。

千里梦悬华盖月,一封书到冶城楼。

剡溪延伫无多路,不得轻移雪夜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得陈明佐书

尺素东来蜀道长,交游谁问老冯唐。

官贫祇欠尊中酒,客久能添镜里霜。

锦水曾闻遗圣迹,阆州何事断人肠。

杜陵诗卷今犹在,为访桥西旧草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别黄幼彰次韵

傍午何人此扣扃,携尊特过子云亭。

天涯作客头俱白,世上看君眼独青。

诗为穷愁工亦拙,酒于惜别醉还醒。

南行紫气庾关满,谁倚青牛乞著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