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王挽词二首(其一)

贤相称邦杰,清流举代推。

公才掩诸夏,文体变当时。

宾吊翻成鹤,人亡惜喻龟。

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贤能的宰相被誉为国家的豪杰,清廉的名声被整个时代推崇。
您的才华超越了中原各地,您的文风在当时引领了变革。
本应您去吊唁他人,却如同仙鹤反被哀悼,人们的逝去令人惋惜,如同失去智慧的龟。
如今洛阳的纸张因您而珍贵,依旧在抄写着太冲的诗篇。

注释

贤相:德才兼备的宰相。
邦杰:国家的杰出人物。
清流:品行高洁的官员群体。
代推:被整个时代所推重。
公才:您的才能。
诸夏:中原各地,泛指全国。
文体:文章的风格和体裁。
当时:那个时期。
宾吊:作为宾客去吊唁他人。
翻成鹤:比喻反而成为被哀悼的对象,这里指吊唁者本人去世。
人亡:人才逝去。
喻龟:比喻失去智慧或长寿的象征。
洛阳:古代文化中心之一,此处代表文化界。
纸贵:形容作品极受欢迎,需求使得纸张价格上涨。
太冲:指某位文学家的别号,这里泛指那位受尊敬的诗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名为《范阳王挽词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赞美某位贤能的相国,其杰出的才能和清廉的品行,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贤相称邦杰”表明了这位相国在国家中的崇高地位,而“清流举代推”则形象地描绘出他的清正廉洁,能够被后世所推崇。接下来的“公才掩诸夏”一句,强调了相国的才能不仅仅是超群的,而且还能笼罩整个国家。

文中的“文体变当时”则说明这位相国的文学风格对于当时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诗人通过“宾吊翻成鹤,人亡惜喻龟”两句,表达了对逝去贤能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希望其智慧和精神得到传承。

最后,“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一句,则通过对古代文学家太冲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这位相国文采飞扬、与历代名家比肩的才华。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文学价值的尊崇。

总体来看,这首挽词不仅是对逝去贤能者的追思,也是对当时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肯定,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本身的深厚学养与精湛笔力。

收录诗词(205)

宋之问(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字:延清
  •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 生卒年:约656 — 约712

相关古诗词

范阳王挽词二首(其二)

赠秩徽章洽,求书秘草成。

客随朝露尽,人逐夜舟惊。

蒿里衣冠送,松门印绶迎。

谁知杨伯起,今日重哀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饯湖州薛司马

别驾促严程,离筵多故情。

交深季作友,义重伯为兄。

镇静移吴俗,风流在汉京。

会看陈仲举,从此拜公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度大庾岭(其一)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二首(其一)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

谪去因丞相,归来为倢伃。

周原乌相冢,越岭雁随车。

冥漠辞昭代,空怜赋子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