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危太朴所藏荥阳郑虔画秋峦横霭图

虎头昔日称三绝,孰谓新图见郑虔。

紫翠虚无晴嶂里,青红掩映夕阳前。

从知嘉赏归明主,应许神工迈昔贤。

满目秋光无著处,此身疑在碧云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柯九思的《题危太朴所藏荥阳郑虔画秋峦横霭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山峦画卷。诗中以“虎头”开篇,巧妙地将古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虎头燕颔”与郑虔的画作相提并论,赞美了郑虔画技之高超,即便是在新作中也能感受到其非凡之处。

接着,诗人通过“紫翠虚无晴嶂里,青红掩映夕阳前”的描绘,展现了画面中山峦在晴朗天色下的美丽景象,紫色和翠绿色交织在一起,与远处夕阳映照下的青红色相互掩映,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秋日山水图。这种细腻的色彩对比和光影效果,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体现了画家对自然景色深刻的理解和精湛的技艺。

后两句“从知嘉赏归明主,应许神工迈昔贤”表达了对作品的赞赏之情,认为这幅画作不仅得到了君王的青睐,更是超越了以往的艺术家,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成就。最后,“满目秋光无著处,此身疑在碧云巅”则以一种超脱的视角,表达了观者仿佛置身于碧蓝的云层之上,沉浸在这幅画作所营造的秋日美景之中,无法自拔的感受。这种意境深远的描绘,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画作的美,也引发了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虔画作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极高评价,也体现了诗人柯九思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69)

柯九思(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危太朴所藏李昭道画春江图次苏东坡韵

春江淼漫百叠山,晴烟笼山山吐烟。

望君拄笏聊聘望,但见一气长苍然。

千章绿树倚茅屋,复有涧谷奔寒泉。

商舸迎阳泊沙岸,布帆吹籁弥平川。

李侯生前得此景,骨格夐出探微前。

胸中八九小云梦,笔底万顷沧浪天。

铅丹金碧世希有,晶莹不让蓬瀛妍。

江楼掩映临江碧,时见轻鸥落渚田。

此图此景有神护,小住人间七百年。

摩挲绢素开黯淡,飞舞妙思藏便娟。

卧游斋头一展看,恍若身对湘巫眠。

鼎湖髯挂李侯去,飘然久作芙蓉城内仙。

邹阳后身薄自晓,舍我谁结三生缘。

呜呼江烟幻灭在俄顷,短词聊次东坡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荆洪谷楚山秋晚图

峰迥留深隐,天青袭素袍。

栖身断人迹,游目送鸿毛。

树挂栖崖鸷,藤悬饮子猱。

龙眠石涧冷,虎撼树根牢。

野客吟时共,山翁弈处遭。

浮云过水尽,孤月挟霜高。

羽使来三岛,胎仙舞九皋。

左招玉斧饮,右揽赤松邀。

空色收寥廓,虚声起驿骚。

弹琴遗古散,问字度危桥。

遂向图中见,谁能世外逃?

乘槎几月至,一泛九秋涛。

形式: 排律

题赵干春林曲坞图

风暖柳仍绿,春晴花更浓。

高低茅屋静,远近碧溪通。

亭白分湖色,山青隔岸容。

村翁无俗虑,相过说年丰。

形式: 五言律诗

题黄荃蜀江秋净图

蜀江昨夜雨初歇,两岸青山净如拭。

疏柯历历间青红,古渡何人相向立。

扁舟咿哑过江来,酒家犹掩门未开。

数声鸡犬知谁处,浩渺东流不复回。

万竿修竹鸣苍玉,怪石巉岩倚茅屋。

惊涛震荡战马奔,不动山翁卧深谷。

江山尽属掌中看,画图莫作寻常观。

成都要叔留妙笔,一缣秀色若可餐。

堪叹宣和藏匪固,杜鹃啼断天津路。

何知散落向人间,犹藉清容加袭护。

吾侬幸尔相遭逢,谁数当年有项容?

临窗展对未能已,祇觉飒飒来松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