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冢

驱马邺城北,遥见古疑冢。

累累七十二,出地若丘埇。

草荒翁仲灭,穴崩鼠狸竦。

筑此竟何为,令人发哀恐。

美人悲西陵,芳心杂怨宠。

游魂化行云,日暮迷真垄。

铜雀安在哉,瓦落漳水涌。

形式: 古风 押[肿]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疑冢》,是明代诗人董钥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古代帝王陵墓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驱马邺城北,遥见古疑冢”,诗人驾车前往邺城北面,远远望见那些古老的疑冢。疑冢,即帝王死后为防篡位者挖掘而预先建造的假坟墓。这一句既点出了地点,也暗示了主题——对历史遗迹的探寻与思考。

接着,“累累七十二,出地若丘埇”描绘了疑冢的数量之多,如同连绵的土丘一般。这不仅展现了古代帝王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对后世的恐惧,也反映了其复杂的心境和深沉的忧虑。

“草荒翁仲灭,穴崩鼠狸竦”进一步描述了疑冢的荒凉景象。翁仲,古代陵墓前的石像生,此处象征着帝王的尊严与威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石像生被野草覆盖,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同时,洞穴崩塌,老鼠和狸猫惊慌逃窜,更增添了荒凉与凄凉的氛围。

“筑此竟何为,令人发哀恐”表达了诗人对这些疑冢存在的疑问与感慨。为什么古人要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来建造疑冢?这背后隐藏的是对权力的极度追求还是对未来的深深恐惧?这一问引人深思,让人不禁感到悲哀与恐惧。

接下来,“美人悲西陵,芳心杂怨宠”转而描写了一位美人在西陵(古代帝王陵寝)的哀伤与复杂心情。她或许是对帝王的宠爱与荣华的向往,又或许是对权力斗争中的牺牲与痛苦的无奈与哀叹。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游魂化行云,日暮迷真垄”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元素。美人的灵魂化作了飘荡的白云,在黄昏时分迷失在真正的陵墓之间。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对逝去时光和历史的追忆与怀念。

最后,“铜雀安在哉,瓦落漳水涌”以铜雀台(曹操的行宫)的消失与漳水的涌动作为结尾,寓意着历史的变迁与时间的无情。铜雀台曾是繁华一时的象征,如今却已无迹可寻;而漳水依旧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历史的循环。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现实消逝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接受。

综上所述,《疑冢》一诗通过对古代帝王陵墓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对历史、权力、爱情与时间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世界,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7)

董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汴州元夕歌

繁星下天为火城,游人沓沓如蚁行。

城头云破月半吐,光向高楼照歌舞。

歌舞入云云不冻,佳气暖烟结春梦。

戚畹香车油壁明,王孙宝马连钱动。

千尺游绳束九逵,纸毬化作红鸳飞。

红鸳拂面金钿落,深闺儿女啼春归。

银河欲没巨风起,万户千门凉色里。

弦管已销信陵宅,月明犹照侯嬴里。

形式: 古风

懒云篇为贾节判赋

阿香抗轮轮欲折,老龙喷雨涎带血。

沧江有云卧不动,瑟瑟芦花乱惊梦。

江风吹起鸥共飞,片片挂作松树衣。

山昏穿入樵叟洞,沙晴铺上渔人矶。

螮蝀吸泉妖蜃啼,阿香老龙次第归。

世间水暵几如意,独有此云无是非。

形式: 古风

出汴城

断云横铁塔,残雨落金池。

春浅沙犹冻,年更鸟未知。

牛羊登翠岳,城郭枕荒陂。

古迹漂零尽,萧萧动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莲池阻风

黄河夜半冯夷舞,未晓争传白浪雄。

水国春残空望雨,沙田麦细可禁风。

缘堤偶坐津楼上,携榼谁来野寺中。

极目平原渺何际,惊尘飞雾晚濛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