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江乡归经板桥

千里长征不惮遥,解鞍明日问归桡。

真如谢朓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于役江乡归经板桥》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后对家乡的思念和即将归家的期待。"千里长征不惮遥",表现出诗人不畏艰辛,长途旅行的决心和毅力;"解鞍明日问归桡",通过卸下鞍鞯,询问渡船,暗示着归程在即,内心充满急切与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真如谢朓宣城路,南浦新林过板桥",诗人以谢朓的典故自比,谢朓是南朝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常以宣城为背景。诗人说自己仿佛置身于谢朓曾游历过的宣城之路,经过那带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南浦新林,最后走过板桥,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亲切的归乡画面,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故乡景色的眷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旅途劳顿中对家园的深深向往。

收录诗词(1519)

杨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后因流放滇南,、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字:用修
  • 号:升庵
  • 籍贯:故自称博南山
  • 生卒年:1488~1559

相关古诗词

丘鸿夫苏时霖杨元达联席同宿广心楼枕上口占

六齿琼头饮百瓯,水楼寒榻话绸缪。

只须棋局销长夜,何用埋忧与寄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谢平江送至广通

明月清风渡两桥,相随百里不辞遥。

共怜话别无长夜,红烛清樽碧玉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咏史

月仗云门五彩毬,御前争赌最先筹。

须臾赢得西川印,便脱青衣拥碧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青蛉行寄内(其一)

青蛉绝塞怨离居,金雁桥头几岁除。

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