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徐肃夫原韵

蜩鸠何用羡鹏飞,自分林泉老布韦。

青鸟不传王母信,白鸥能识海翁机。

荷锄陇上躬耕出,倚杖门前数畜归。

衣食苟充吾愿足,浩歌乘月掩荆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哲学意味。

首联“蜩鸠何用羡鹏飞,自分林泉老布韦”,以蜩鸠(即蝉)与鹏鸟作对比,蝉虽不能像鹏鸟那样翱翔于九天之上,却也自有其在林泉间悠然自得的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漠态度。

颔联“青鸟不传王母信,白鸥能识海翁机”,运用了两个典故。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的神鸟,此处象征着世间的纷扰与诱惑;白鸥则常被用来形容闲适自在的隐者。这两句意在表明诗人如同白鸥一般,能够洞察世事,不受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颈联“荷锄陇上躬耕出,倚杖门前数畜归”,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亲自耕作的情景,以及日落时分,他倚杖门前,数着归家的牲畜,享受着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满足。这一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劳作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尾联“衣食苟充吾愿足,浩歌乘月掩荆扉”总结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只要衣食无忧,便心满意足,愿意在月光下放声高歌,然后关上柴门,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这不仅是对诗人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展现,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送稽挥使还长安(其一)

落花时节子规啼,中散还乡马首西。

汉苑别来为日久,秦川行到觉天低。

云程远见三春雁,关法今无半夜鸡。

不独销魂灞桥上,阖闾城外亦凄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送稽挥使还长安(其二)

行行西迈古函关,到处莺声似故山。

当代名藩推陜石,今王大雅继河间。

香凝命服趋朝罢,乐奏轩县劳使还。

戚里由来居肺腑,咨询长得侍宫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送杨宗周归维扬

江亭酒尽客登舟,落木纷纷下未休。

南路风波偏觉险,北方裘马正宜秋。

天垂迥野山横接,潮入平川海倒流。

二十四桥行乐处,月明歌吹在层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都玄敬见访夜话

跫然步履忽闻声,喜极翻成倒屣迎。

一别五年如转眼,重来信宿见交情。

溪云杳杳随流去,池月娟娟入牖明。

夜半孤灯挑欲尽,更传馀爝在薪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