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空诗六首(其五)如影

朝光照皎皎,夕漏转骎骎。

昼花斜色去,夜树有轻阴。

并能兴眼入,俱持动惑心。

息形影方止,逐物虑恒侵。

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之子萧纲所作的《十空诗》系列之一的“其五”——《如影》。诗中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景象的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宇宙间万物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朝光照皎皎”,以清晨的阳光为引子,描绘出明亮而清新的景象,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接着,“夕漏转骎骎”则转向傍晚,通过时间的流逝,展现出日落西山的场景,暗含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短暂。

“昼花斜色去,夜树有轻阴”两句,将视角从宏观的时间流转转向微观的自然景观。白日里花朵随光线变化而展现的不同色彩,夜晚树木在轻柔的阴影中静默,诗人通过这些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观察和深刻感悟。

“并能兴眼入,俱持动惑心”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与心灵的关联探讨。诗人认为,自然界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甚至让心灵产生波动。这不仅是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更是一种内在情感与外界世界的共鸣。

“息形影方止,逐物虑恒侵”则揭示了人在面对外界时的两种态度:一种是“息形影方止”,即在内心平静、不被外物所扰的状态下,形影自会停驻;另一种则是“逐物虑恒侵”,即不断地追逐外物,导致内心的忧虑和困扰持续存在。这两句话对比鲜明,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外界诱惑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最后,“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诗人认为,只有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虚幻的表象(假名),才能领悟到背后的真实本质(实相)。这不仅是对佛教中关于空性的哲学思想的引用,也是诗人对人生、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综上所述,《如影》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外界诱惑之间平衡的追求。

收录诗词(281)

萧纲(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梁代文学家。即南朝梁简文帝。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 字:世缵
  •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武进)
  • 生卒年:503―551

相关古诗词

十空诗六首(其六)镜象

精金宛成器,悬镜在高堂。

后挂七龙网,前发四珠光。

迥望疑垂月,傍瞻譬璧珰。

仁寿含万类,淮南辩四乡。

终归一亡有,何关至道场。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诗

美人称绝世,丽色譬花丛。

经居李城北,住在宋家东。

教歌公主第,学舞汉成宫。

多游淇水上,好在凤楼中。

履高疑上砌,裾开特畏风。

衫轻见跳脱,珠概杂青虫。

垂丝绕帷幔,落日度房栊。

妆窗隔柳色,井水照桃红。

非怜江浦佩,羞使春闺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诗

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

红帘遥不隔,轻帷半卷悬。

方知纤手制,讵减缝裳妍。

龙刀横膝上,画尺堕衣前。

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

衣裁合欢褶,文作鸳鸯连。

缝用双针缕,絮是八蚕绵。

香和丽丘蜜,麝吐中台烟。

已入琉璃帐,兼杂太华毡。

且共雕炉暖,非同团扇捐。

更恐从军别,空床徒自怜。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戏赠丽人诗

丽妲与妖嫱,共拂可怜妆。

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

罗裙宜细简,画屟重高墙。

含羞未上砌,微笑出长廊。

取花争间镊,攀枝念蕊香。

但歌聊一曲,鸣弦未肯张。

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