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其八)

朝日射棂槛,暮雨洒床帷。

圜道绝偏私,无喜复何悲!

揽镜对形影,还问子为谁?

当身本无物,焉知有是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期诗人沈尹默的《杂感(其八)》,以日常景象起笔,描绘了早晨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傍晚时分细雨打湿床帷的画面,展现出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化。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公正无私的人生观。

"圜道绝偏私"一句,"圜道"象征公平之道,"绝偏私"则强调不偏袒任何一方,体现了诗人对于公正平等的理想追求。接下来的"无喜复何悲",表达出在这样的公正状态下,个人无需因为外界的得失而感到欢喜或悲伤,达到一种超然的心境。

"揽镜对形影,还问子为谁",诗人对着镜子自问,反映出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最后两句"当身本无物,焉知有是非",进一步深化主题,指出人在本质上并无固定的是非观念,是非善恶往往源于外界评判,只有去除这些外在干扰,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寓言式地探讨了公正、自我认知和人生价值的主题,展现了沈尹默深沉内省的诗风。

收录诗词(234)

沈尹默(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舟至孤山作

平波荡轻舟,徐风散烦襟。

孤山在人境,避俗暂幽寻。

迭嶂挂微阳,澄湖渺且深。

昔时充隐地,梅花成故林。

高人不可见,空谷叹遗音。

举世无伯牙,谁为写瑶琴?

长啸感玄鹤,逌然江海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灵峰寺补梅庵(其一)

凌虚靡劲翮,逍遥陜八荒。

霜雪交四序,冥色生高堂。

坐阅尘世人,忧艰竞侯王。

渊渊山水理,于兹异炎凉。

诛茅媚穹谷,怀哉此周行。

高名今见殉,寂寞岂其常。

沈沦既不易,萌志即高翔。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灵峰寺补梅庵(其二)

昔闻市朝隐,今见丘山性。

循隙遵荒途,服御迫从政。

高怀缅前修,倞志崇逸行。

灵峰何年辟,山寺弥幽夐。

故老厌喧嚣,颇言寄觞咏。

风雪满天地,不踏孤山径。

寒葩岂终荣,根枯随岁竟。

三椽写新构,百树复前盛。

障岩修竹密,凿土方池净。

惬心在寓目,苍翠深相映。

栖止爱长夏,非必悦冬令。

沈冥契妙理,世缘绝将迎。

幽籁发清虚,知情信予圣。

形式: 古风

题灵峰寺补梅庵(其三)

少欲决世网,叔季郁忧心。

嘉遁讵不念,岁月坐浮沉。

淹留力事蓄,尘秽愧书琴。

乡邦佳山水,及兹颇幽寻。

出意埃壒内,微尚感苔岑。

清赏寄高咏,逸情美薄斟。

仁德乐崇峻,林峦理致深。

岂要适俗韵,烟霞饷知音。

嘒嘒新蝉响,冥冥灌木阴。

良候伊可怀,当风愿投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