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庵生辰

探手取空劫,爪分破一尘。

洞然无空缺,独立不鲜陈。

试问声前见,何如顶后亲。

死生浪遮掩,漏泄是今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中“探手取空劫,爪分破一尘”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仿佛伸手触及到虚空的边缘,试图捕捉时间的流逝,甚至想要分解最微小的尘埃。这种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体现了人类对于真理和存在的不懈追求。

“洞然无空缺,独立不鲜陈”则进一步阐述了宇宙的广阔与生命的独特性。这里的“洞然”形容宇宙的空旷与深远,“无空缺”意味着宇宙的完整与不可分割,“独立不鲜陈”则强调了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宇宙的宏大与个体的渺小,表达了对生命独特价值的珍视。

接下来的“试问声前见,何如顶后亲”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探讨了认知与体验的关系。这里“声前见”可能指的是通过听闻或间接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或理解,“顶后亲”则可能指直接的体验或亲身经历。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即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事物的本质。

最后,“死生浪遮掩,漏泄是今辰”两句,将话题转向生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死生浪遮掩”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漏泄是今辰”则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且稍纵即逝的。这两句诗在深沉的哲学思考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感悟,鼓励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和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直接经验、当下生活价值的强烈呼吁。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济之和刘元老偶成之句

世乱惊流落,名高子可依。

元龙谢襁负,叔冶冒重闱。

黄屋方回望,青山敢问归。

三桥伏道几,应叹眼中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赠成上人之云居

天上欧峰寺,人间无事僧。

偶从白沙岸,步入碧螺层。

服匿连空钵,敷罗挂瘦藤。

遥知云起处,一室掩香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四月二十五日智俱侍者生日戏作此授之

与佛同生月,犹迟十八朝。

参禅唯自肯,求法转相辽。

谷响千斤重,虚空五采描。

布毛吹起处,豁尔万缘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谢大沩空印禅师惠茶

钟鼓五千指,翔空楼殿开。

不知大沩水,何尔小南台。

让子鈯斧信,閒禅春露杯。

故应念岑寂,先寄出山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