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兰亭一首》由明代诗人黄省曾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与情感,描绘了对自然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感悟。
首句“人世有生灭,江山无古今”,开篇即揭示了人世与自然之间的对比。人世中的生命如同浮云,终将消逝,而江山却永恒不朽,跨越了时间的界限,展现出自然之美的恒久与人类生命的短暂。这种对比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接着,“千岩犹秀色,五月始登临”描绘了一幅五月登山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即使在五月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山岩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秀美,展现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即使是在最繁盛的时刻,自然的美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自到流觞处,因生风烛心”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仿佛回到了历史的某个瞬间,流觞曲水的场景让他感到了时光的匆匆,如同风中之烛,随时可能熄灭。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短暂的感叹,也是对历史长河中个体存在意义的思考。
最后,“吾游亦陈迹,回首动悲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无论是自己的游历还是历史的足迹,都将成为过去,成为不可追回的记忆。这种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综上所述,《兰亭一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时间以及历史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