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家天仗肃仙班,一掷金椎不复还。
苜蓿祗肥秦塞外,樱桃谁荐晋陵间!
魂招蜀望花同碧,泪染姚华竹尽斑。
何处旌旗皆缟素,好传露布到阴山?
这首诗是明朝遗臣张煌言在甲申之变后所作,表达了对明朝灭亡的哀悼和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首句“汉家天仗肃仙班”以汉朝天子出行的盛大场面象征昔日的皇家气象,而“一掷金椎不复还”则暗指明朝政权的易手,如同金椎掷出,无法挽回。接下来,“苜蓿祗肥秦塞外”借苜蓿生长于边关,暗示了明朝势力的衰落和外族的侵扰;“樱桃谁荐晋陵间”则是以晋陵之地无人再献樱桃,寓言朝廷无人能延续繁华。
“魂招蜀望花同碧”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四川的深深思念,想象那里的花儿依然盛开,但已与现实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泪染姚华竹尽斑”进一步渲染悲情,泪水使竹叶染色,象征着亡国之痛的深重。
最后两句“何处旌旗皆缟素,好传露布到阴山?”描绘出一幅战旗皆白的凄凉画面,暗示了战事的失败和国家的沉沦,希望有人能把哀痛的消息传递到北方的阴山,可能暗指清军的势力范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明朝覆灭的哀思和对未来的忧虑。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长看北极望南阳,倾日依风总渺茫。
愁过魏牟还恋阙,病同庄舄肯投荒。
应怜牛酒迟江左,莫道鱼盐擅海王!
倘去三山须问讯,君家大药在何方?
促织促织,微吟闺夕。纬妇惊秋,停机太息。
织缣苦短,织纩苦密;万缕千丝,织不成疋。
雁到寒沙一片秋,闻君犹作下邳游。
江山雄视浑绵蕞,湖海轻装只蒯缑。
醉后谏书多逐客,愁中诗史尽离忧。
赤城霞气今依旧,何必衣冠禹穴求!
谁登仙峤问皇舆,十载惊传典象胥。
英簜难归万里节,輶轩徒积百蛮书。
越人翡翠应无恙,汉使葡萄总不如!
惆怅五云横?道,看君却上指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