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萧彦祥四景画二首(其一)

昨夜东风入幽谷,春草生香春树绿。

茅檐星散八九家,中有先生读书屋。

读书偏于静处宜,白云堆里长吾伊。

只恐鸣驺陡然至,好山却被英灵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春日图景。诗人薛纲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昨夜东风入幽谷”这一句,巧妙地引入了春天的气息,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的轻柔与温暖。接着,“春草生香春树绿”将画面铺展开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茅檐星散八九家”描绘了村落的宁静与和谐,八九户人家散布在山谷之中,远离尘嚣,自成一片天地。“中有先生读书屋”则点出了诗中的主角——一位隐居的读书人,他的存在为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份文雅与深邃。

“读书偏于静处宜,白云堆里长吾伊”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这位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选择在白云环绕的静谧之地读书,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升华,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只恐鸣驺陡然至,好山却被英灵移”表达了对突然打破宁静生活的担忧,同时也暗含着对知识与智慧的尊重。鸣驺,即高官出行时的仪仗队,象征着权力与喧嚣。诗人担心好山(可能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会被外来的权力所干扰,表达了对保持内心纯净与自然和谐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与知识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破坏这种和谐状态的忧虑,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9)

薛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萧彦祥四景画二首(其二)

黄菊花开黄叶飞,柴桑先生犹未归。

蕙帐风高夜鹤怨,石梁水浅寒鱼肥。

我亦天涯倦游客,对景徒为增叹息。

何由卜得柴桑邻,稳坐溪头钓晴碧。

形式: 古风

秋夜思归寄乡友孙廷振

江汉思家客,秋来倍寂寥。

碧山虽不负,白发肯相饶。

贫恋无功禄,官惭有道朝。

徒然羡冥鹄,风翮任逍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宿慈利布政分司爱其北窗山水之胜题诗于壁

县境烟霞表,薇垣紫翠间。

览穷南楚胜,爱杀北窗閒。

乱石长鸣水,低墙不碍山。

休官堪吏隐,地与庙堂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石门至澧州舟中作

水从天际落,舟破镜中来。

古庙千年树,清溪两岸苔。

豸冠兼吏隐,鸥鸟亦疑猜。

再到知无日,东归买钓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