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赤城歌寄孙大

赤城黄海天下奇,我昔探奇入云海。

天台山高一万丈,结雾蒙云住仙宰。

奔车覆舟何不闲,数载岂复窥青山。

丈夫事业百无就,筋力苦瘁登临间。

山中之人薜萝绕,尘面看山亦徒扰。

奔猿立鹤噪岂休,笑我饥驱发蓬葆。

黄尘入骨体不轻,手扶赤藤上赤京。

崖穷壑转忽相失,侧耳已听鸣泉清。

尘寰下士禽子夏,五岳游期迫衰谢。

我留绿发不敢迟,急复料理居山资。

人生何为南北驰,忧患亦苦无穷时。

岩栖谷汲谁赏心,素抱幸有雍门琴。

不然云山苍苍万条路,更挂飞瓢觅君去。

吟肩拍处我欲狂,君亦寻君遂初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天台赤城歌寄孙大》是清代诗人洪亮吉所作,通过对天台山赤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开篇“赤城黄海天下奇”,以夸张的手法赞美了赤城山的壮丽景色,引人入胜。接着“我昔探奇入云海”一句,点明了诗人曾经亲历其境,表达了对赤城山的深厚情感。

“天台山高一万丈,结雾蒙云住仙宰”描绘了天台山的雄伟与神秘,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然而,“奔车覆舟何不闲,数载岂复窥青山”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厌倦,渴望逃离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

“丈夫事业百无就,筋力苦瘁登临间”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事业无成的感慨,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坚持追求的精神。接下来的几句“山中之人薜萝绕,尘面看山亦徒扰。奔猿立鹤噪岂休,笑我饥驱发蓬葆”通过山中景象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黄尘入骨体不轻,手扶赤藤上赤京”表现了诗人面对世俗的困扰,依然坚韧不拔地追求理想。随后的“崖穷壑转忽相失,侧耳已听鸣泉清”则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美好,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尘寰下士禽子夏,五岳游期迫衰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古代贤者的向往,希望能在晚年实现游历名山大川的愿望。最后“我留绿发不敢迟,急复料理居山资”表明了诗人决心留在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困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洪亮吉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瓯江阻雨夜起望江心寺作

海潮初入雨纵横,帆落东瓯九斗城。

夜半题诗亦何意,荒鸡声里酹先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清明后一日与孙大携酒饮王七秀才廷俞南圃归过县门忆亡友林嗣基作

劳劳身计本无涯,生倘多愁死亦佳。

阅世短于欹枕梦,招魂长入酒人怀。

琴书风卷知谁在,花月尊空与愿乖。

欲把闲踪比飞絮,年年开落县南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夜行宿迁道中

荒原真厌马行迟,不定阴晴四月时。

破涧怒雷分雨势,断厓高树表风枝。

无家已绝经年梦,有约先悬出世思。

他日故巢相忆处,好寻芳草寄卷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得孙大江宁书却寄

樱桃一树傍红墙,书到翻怜客异乡。

酒癖更沾衣袂湿,花疏时入枕函香。

删除好梦缘妨睡,检点闲身未肯狂。

我欲悟君先学道,携编三月坐匡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